中国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年均增长35%

来源: 界面新闻 2019-08-02

艾滋病病毒感染.jpg


    青少年艾滋病流行趋势再度引起关注。“2018年我国新发艾滋病14.5万例。我国15到24岁之间的青年学生,近年每年报告发现病例一般在3000例上下。”7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副主任刘中夫公布了一组数据。他表示,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趋势总体有增长,但增幅不大。


    国家卫健委曾透露,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


    不过,我国15岁以上青年学生的感染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专家吴尊友在《我国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及策略》一文中指出,全国艾滋病疫情监测数据显示,青年学生新报告感染人数从2008年的527例,上升到2011年的1154例,再到2014年2695例。2011年到2015年,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中国15-24岁的青年学生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年均增长率达35%。


    央广网2018年12月的一篇报道则显示,我国年度新增的15-24岁的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在相应年度的青年感染总人群中的占比,从2008年的5.77%上升到2017年的23.58%。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国际艾滋病10%的“重灾区”认定感染红线值。


    青年学生性观念及性行为的变化,被认为是造成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韩孟杰介绍,学生群体对艾滋病知晓率并不低,但据他们调查,有过性经历的学生安全套使用率不到40%。他表示,该群体处于性活跃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不安全性行为。


    独立智库公共卫生治理项目执行主任贾平认为,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还与互联网增强性便利性有关。“互联网及交友软件能帮助青少年逃避家长监管,以前出门、交友要拿家长的手机打电话,现在通过社交软件在网吧等地就能找到性伴侣。” 贾平指出,学生感染者占比增加,也反映出传统的高校性教育效果开始“打折”。


    另外一个现象是,青年学生感染者在新发艾滋病感染的人群中占比并不高。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每年艾滋病新发感染人数均在10万以上。从历年艾滋病疫情统计数据发现,青年学生在每年新发艾滋病感染的人群中占比均在2%左右。“如果是性传播为主,年轻人肯定比例高。如果年轻人包括年轻同性之间感染率加起来为2%,那么说明15-24岁年龄段的人群中性活跃程度和性规制及性便利度不高,也说明25岁以上性活跃人群中感染率可能较高。”贾平告诉记者。


    他认为,数字和占比并不能反映相应人群艾滋病防治情况,需要疾控中心公开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区域和性别的感染者人数等数据。“通常来说,受高等教育的人群通常比未上过学或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在信息认知度、接受程度方面更高,这本身也一定程度解释了身份为‘学生’的感染者在整个青年群体中的占比为何更低。”贾平称。


    相比之下,中国青年人群的感染人数远低于全球水平。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7年发布的《全球艾滋病最新情况》显示,全球约有180万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15-24岁的青年感染者占37%。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联合国的数据根据模型预估出来的,而中国采用直报系统,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贾平认为,除全球疫情差异外,数据较低或与中国青年性观念比较保守有关。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目前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仍需加强。韩孟杰强调,应当“从小做起,关口前移,以便于在他们进大学之前就让他们有正确的性观念、性道德、性意识。”


    《2016 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显示,15-24 岁的青年人能够正确识别AIDS 经性传播的途径并摒弃错误观念的仅占61.3%,其中20-24 岁的大学生群体比例占45.2%。


    《科学》(Science)杂志日前发表了一篇中国专家撰写的评论文章建议,教育和医疗保健部门需要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群体制定艾滋病预防和护理政策。学院管理者必须营造一个开放的艾滋病教育和意识环境,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为其提供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服务。学生组织可以与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合作,通过互联网、电话和社交媒体,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传播有关艾滋病毒及艾滋病的基本信息。


    刘中夫在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是一项重要任务,未来将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关注,包括建立疫情通报制度,实施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试点,在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等。(来源:界面新闻,记者 陈鑫)


0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