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脑血管疾病为什么高发?如何预防户外猝发?

来源: 东方红星 2018-02-24

春天脑血管疾病.jpg


    家住北京西三旗区的张先生,65岁,自从退休后喜欢上了户外运动,平日里在附近的公园活动,跟着一些老年人打打太极拳,跳跳舞。由于张先生血压比较高,去年患上了冠心病,一受凉就会感觉不舒服,经常胸闷气短,再加上整个冬天比较寒冷,没有雨雪,气候比较干燥,因而一直穿着厚棉衣。


    春节过后,天气暖和了,感觉心情舒畅很多。昨天几个一起打太极拳的拳友相约去植物园活动,早晨出门的时候大约7点半,气温比较低,依然穿着厚棉衣出来了,步行走到公交站,一个人乘坐公交车来到位于香山景区的北京植物园时,大约9点,拳友们也就先后来到植物园南门,有做公交车来的,也有自己开车来的,在植物园里转了一圈,室外的花草还没发芽,没什么可看。随后去温室赏花,感觉热,就把外套脱了,可出了温室门,外面还有些凉,但不冷,于是,几个人又打了一会太极拳。中午11点过后气温开始升高,棉衣穿在身上愈加沉重、烦热,干脆脱掉放在车里。


    午饭小酌几杯后,几个人去爬山,一到半山腰感觉凉风刺骨,衣服放在山下的车里,挺挺吧!一直走着也没感觉太冷,下午4点才开始下山,回到家里后觉得胸痛胸闷,服了些药休息,晚饭时老伴做好饭去叫,叫了几声没反应,去床上推了几下也没醒,老伴感觉可能犯病了,赶紧让儿子开车送到航空总医院。心电图检查没问题,脑电图检查发现异常,脑血管检查发现血管栓塞迹象,经神经外科金永健主任急救,患者脱离危险。


    春季气温变化大,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


    据金主任介绍,在一年四季之中,春季是气温、气压、气流、湿度等气象要素变化无常的季节,特别是早春时节。由于季节转换、冷空气活动频繁,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高峰期。由于冷空气的刺激,多变的气候让不少老人难适应,一些老年人或者曾经出现过中风、心梗、脑梗的患者,更容易因气温变化而旧病复发。

    春季气温忽冷忽热变化易导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心脑血管负荷加重,血压升高,中老年人的血管硬化和脏器功能退化,很难适应气温骤升骤降的变化,容易发生心肌梗塞、脑梗塞及脑出血等疾病。临床统计表明,50%以上的脑血管病发生在早春,医学上也称为“中老年人早春流行病”,60岁以上男性人群在春季发病率较高。 


  为何春季多发脑血管病呢?


春天倒春寒.jpg

春天蝴蝶.资料图


  由于早春时节早晚温差大,并有“倒春寒”天气,寒冷刺激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由于春季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而且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们户外活动增多,有的人心脑血管对由静止期到活动期的负荷量耐受性一时不适应,也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再加上忽冷忽热的气候变化,也会引发一些原有疾病的复发,进一步刺激脑血管产生病变。

    春天致病细菌、病毒开始活跃,一些流行性疾病也多发,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这些疾病也会引起血压升高,进一步引起脑血管病发生,其中脑卒中最常见。


  怎样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呢?


    1、初春防寒保暖,预防“倒春寒”。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因气温的变化引起血压波动和受凉感冒,起夜时更应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天气不好时尽量少出门,防止呼吸道感染和因气温变化引起的血压波动。如果需要出门,要注意保暖,减少血管受到冷空气的刺激。

    2、控制“三高”,规范用药。定期监测,争取将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3、合理膳食,低油、低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

    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有降脂作用,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

    鱼和鱼油。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据统计显示,每天吃摄入100克鱼类的人群比不吃鱼的人群,冠心病、中风的病死率要低50%,其中以沙丁鱼、鲐鱼、青鱼和深海鱼类最佳。


蔬菜水果.jpg

脑血管春天食物.资料图


    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胡萝卜。胡萝卜中丰富的β胡萝卜素嫩能够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可以防止胆固醇在血管上积结,让血管能够时刻畅通,预防动脉硬化,继而起到有效防止中风发生的效果;

    土豆。土豆富含钾元素和维生素C,中医认为,土豆具有和中养胃、健脾利湿、降糖降脂、宽肠通便的作用,每天吃约50克土豆,可使脑卒中风险下降32%。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研究发现,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含量较高的人,较维生素含量较低的人患脑卒中的几率要低很多。所以,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

    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至300毫克以下为宜。

    4、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减低血液黏稠度 增加饮水量。睡前不宜饮茶或咖啡,因其有利尿作用,会促使水分的排出,增加血液黏稠度。在沐浴前后要喝水,以补充体内沐浴丢失的水分。大便长期滞留在肠内,不仅影响人的食欲,而且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而吸收入血有损身体健康;且大便干结,易使腹内压增高,血管外周阻力增强,血压骤增,易诱发脑中风。

    5、戒烟限酒。饮酒者一定要适度,不要酗酒。男性每天喝白酒50mL(一小杯),啤酒不超过300mL(一听),葡萄酒不超过200mL(一茶杯),女性减半,高度酒最好是不喝。

    6、规律运动锻炼。老人适度活动,避免大汗淋漓,活动时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每日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出来后,这时气温会有所上升,从而避免因冷空气刺激使血管骤缩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晨起锻炼时不宜过早,避免发生意外。这是因为人在起床后交感神经兴奋,早晨低气温时锻炼,血管骤然遇冷易收缩,容易诱发中风。以太阳出来后或下午4时左右运动为宜,感觉微微出了汗就应停止运动。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左右,活动时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

    7、保持乐观的心态,自我减压。良好的心态能使脏器活动及新陈代谢处于最佳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狂喜、暴怒、忧郁、悲哀、恐惧和受惊都会诱发中风。尤其是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调控心境,遇到烦心事及时宣泄,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淡泊名利,乐观大度,善待自己,保持情绪稳定。

    稳定和愉悦的情绪可降低患心脏病的几率,但过度高兴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很容易导致高血压。相反,焦虑、忧郁、悲观的情绪也会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还可影响到血脂的正常代谢,最终形成动脉斑块。另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等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因此,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春天外出踏青莫急躁,脑血管病猝发早期治疗效果好


    春天外出,要注意躺下、起身、低头、下蹲等动作要尽量缓慢,以免发生低血压或突然出现晕厥、摔倒。一旦发生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或者面部的麻木、无力,行走困难、身体失去平衡,突发视力下降,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眩晕等情况应立即到医院就医,早期的最佳治疗时间3-6小时,降低脑血管病的致残致死等风险,减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提醒患者:在乍暖还寒的春天,坚持“春捂”很重要。防寒保暖,避免血管受冷刺激痉挛。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病人更要提高警惕,日常避免过度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要根据季节及气温的变化而调整药物,也不能为了预防而过量服用降压药物。(东方红星 文/李烈 资料来源: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咨询电话:15311449806

0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