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延安百姓——(电影文学剧本)

作者: 陈安国 【 转载 】 来源: 攸县公众信息网 2015-06-06

延安时期毛泽东与农民谈话.jpg

延安时期,毛泽东与农民谈话.资料图


  亭亭玉立的宝塔山,天然屏嶂似的清凉山,滔滔的延河蜿蜒在宝塔山与清凉山之间。延安古城座落在延河岸边,依偎在黄土高原的环抱中。嶙峋缬皱的黄土山岗下点缀着一孔孔民居的窑洞,构成陕北延安特有的地域风貌。


  画外音:延安,古称肤施,是陕北一座历史名城。它处于陕北高原南北东西交通要冲,西控宁甘,东带黄河,北接内外蒙与苏联。1937年1月,党中央由保安迁到延安,在这里度过了10个不平凡的春秋。毛泽东住所四易其地,五换居所,先后居住过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画面分别展现几处居所窑洞的外貌特征)等地。


    在延安,毛泽东密切联系群众 ,体察民情,关心延安百姓的疾苦,与延安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有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伴随着《翻身道情》的背景音乐,推出影片名:毛泽东与延安百姓),本影片所反映的就是其中几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1、延安城内凤凰山麓 李家院里(镜头突出三孔方形石窟窑洞)

  李修文(窑主人,五十多岁,身材高挑)正在拾掇院里的摆设,他的老伴(四十多岁,身材颀长,犹有风韵)正在清扫着地面。有几只鸡正在院子里觅食。

  李建中(李修文的二儿子,二十多岁,有些流里流气,外人称他为“二流子”)提着一个包袱,气咻咻地走进来,很生气地问:“大,妈,我回来了!听说你俩答应了把窑洞让给红军住?”

  李修文抬起头,望着儿子,见他一副不检点的形态,有些看不惯,指责着说:“你还晓得归家呀!这么久不见人影,我还以为你还真当二流子,不用回家了呢?!”

  李建中见他大(爹)不回答所问,反而数落他的不是,就走近李修文身旁,带着讽刺的口气说:“大,现在兵荒马乱的,我在外面跑跑有什么不对?战争一爆发,你以为你这几孔石窑洞固若金汤,保得住咱李氏一家老少的性命?”

  李修文抬起头望着儿子,严正地说:“红军来了,共产党在这里,有什么可怕可担忧的?”

  李建中显出几分老成的样子,说:“大,你真是枯井里的蛤蟆还没见过外面的天哩。你知道外面是怎样传说红军和共产党的吗?”

  李修文放下了活计,问:“你在外边听到了什么?”

  李建中煞有介事地说:“现在是国民党的天下,红军是被国军围追堵截,追杀到了无路可走,才逃到咱陕北延安来的。他们迟早要被国军吃掉的。国军说他们是‘赤匪’,要把他们斩尽杀绝。可你却还把窑洞让给他们住,这不等于公开地通匪了吗?”

  李修文一听,脸上顿时起了阴云,犹疑地问:“这事有这么可怕吗?”

  李建中一本正经地说:“西安满城人都这样说,还会有假?”

  李修文说:“可我已经答应了人家呀!”

  李建中怂恿着说:“咱不搬了,让他们去找别的人家!”

  李修文的老伴听见父子俩在争论,忙插言说:“来看咱窑洞的红军可亲切着哩!他们怎么会是‘赤匪’呢?”

  李修文对儿子说:“红军是咱老百姓自己的子弟兵,是为咱老百姓打天下谋利益、求解放的军队。他们是咱自己的人啊!”

  李建中说:“大,你怎么也被他们迷糊了呢?你想想看,他们为什么跑到陕北延安来?不是被国军追杀,他们那些南方人会来北方吗?他们是专干打土豪劣绅斗地主的,还要‘共产共妻’哩!”

  李修文反问说:“这些传说,你是从哪儿听到的?!”

  李建中显出几分神秘,走近他的父亲,说:“大,在凤凰山,谁不知道咱李家窑洞最多,窑洞最好!为什么偏偏他们看上了咱们的窑洞?这不就是冲着咱的财产来的吗?”

  李修文老伴说:“中儿,你可不要被外面的谣言迷糊了,人家红军是好人呐!”

  李建中走近他妈身边,说:“娘,红军要来延安,到处都在议论。说他们是被国军追赶到这儿来的,这不会有假的!国军与红军是死对头。国军强大着哩,红军迟早会被国军打败的。所以,咱的窑洞不能借给红军住!”

  这时,李建堂(李修文的大儿子,三十多岁,个子较高,戴着眼镜)走进来,听见弟弟的话,反驳他说:“为什么不能借?是赵县长陪同红军的长官来的。还说咱这窑洞是给一号首长住的,肯定是一位大官哩!要是能让这位一号首长住进咱这石孔窑洞,还是咱李家的福气哩!”

  李建中一听,马上没好声气地说:“什么福气,不要带来晦气和祸气就不错了!”

  李建堂批评弟弟说:“你真是白在外面混了,道听途说,听到风就当作雨。红军来陕北延安,是打日本鬼子的!怎么会给咱带来祸灾呢?”

  李建中说:“哥,你听说 ‘猪带毛吃’的事吗?”

  李建堂矫正地说:“什么‘猪带毛’!那是国民党对红军的两位领导人的污蔑。一位是朱德总司令,一位是毛泽东主席!”

  李建中把手一甩,说:“哥,我不与你争了。要搬,你们搬。我睡的炕,你们不要动!”说完,气恼地走了。

  李修文见他这样执拗,对大儿子说:“建堂,真让你弟弟这般拗着,人家红军来了,怎么是好?”

  李建堂说:“大,弟弟的脑筋真有点问题。”停了一会儿,又说,“他不搬,也得搬。你是大,他还反了你不成!”

  李修文点着头说:“嗯,不能由着他。咱是正经人家,岂能言而无信?”

  李修文的老伴有些忧虑地说:“这中儿,也不知在外面和一些什么样的人厮混,怎么尽说些逆背的话来呢?”

  李修文说:“仅仅嘴上说说还不打紧,就怕干出些叛逆的事情来,那就可怕了哩!”

  李修文的老伴说:“建堂,你这个做哥哥的,可要好好劝劝你弟弟,千万不能让他胡为乱来啊!”

  李建堂说:“听说毛泽东主席要来咱这儿住,到时,咱就请毛主席来教诲教诲他。”

  2、延安西北川,沿杨家湾、兰家坪、杨家岭小路

  天气寒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都穿着破旧的棉衣,戴着军帽从小路向延安方向走来。延安各界代表见了,立即跑过来,走向前去迎接。毛泽东同代表们一一握手问好!

  这时,一位老代表(年纪六十来岁)牵来了一匹头扎红布大花球、脖子上系着锃光发亮的铜铃铛的高头枣红色大马,来到毛泽东身边说:“毛主席,咱延安穷,没有制备一架官轿来抬您,俺准备了这匹良马请毛主席骑马过河!”

  毛泽东感激地对这位代表说:“谢谢延安人民的盛情,大爷您的美意关心,我毛泽东领了。您年纪比我大,说什么也是您骑呀。”

  老代表祈求地说:“毛主席,这寒冬天气,延河结了冰,您还是骑上马过河安全些!”

  毛泽东见老人执意要让自己骑,便走向前,摸着马头,赞美地说:“真是一匹好马啊!大爷,后面有几位生病的同志,您让他们骑着马过河吧!”说完,便陪着迎接的代表走下了河岸。

  老代表望着已走的毛泽东,夸耀地说:“咱们的主席啊,真是关心人民的好领袖!”

  3、结了坚冰的延河 在太阳光下闪着寒光

  毛泽东和蔼可亲地和代表们肩并肩地走在河道上。

  毛泽东左右都有几位代表陪着,毛泽东与他们一边走着,一边谈话。

  毛泽东关切地询问他们:延安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地方社会治安状况如何?又问及延安各革命团体开展工作怎样等情况。当代表回答得很满意时,毛泽东说:“延安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座有革命传统的城市,延安人民是很革命的,李自成就是米脂的嘛!民间不是流传说‘迎闯王,接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吗?”

  一位代表遗憾地说:“可是李自成最后却没有成功。”

  毛泽东问身边的几位代表说:“你们说说看,李自成为什么没有成功当成皇帝?”

  几位代表望着毛泽东没有回答。

  毛泽东见他们不作声,就说:“我替你们说吧。李自成开始时依靠农民的力量推翻了明王朝,这是他了不起的历史功勋。可是他后来居功自傲,官兵们进到繁华的城市里,生活很快就腐化了,使部队失去了战斗力……。”毛泽东做着手势说,“大顺军在北京虽然只有四十二天,可是这四十二天使大顺军变了,由一支所向披靡的雄师,变成了一支一蹶不振的弱旅,变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惨,这实在令人惋惜呐!他带领农民起义军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换来的胜利果实,结果被人家清兵拿走了,这留给我们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呐。”

  代表们都点着头,赞同毛泽东的评价。

  这时,一个代表突然问毛泽东:“主席,有人说,李自成的失败是因为他宠爱陈圆圆。您对此有何看法?”

  毛泽东哈哈大笑,说:“看来你们都是看过‘三军恸哭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样的典故传说的。”毛泽东听了片刻,接着说,“其实,李自成作为首领,无疑应承担最大的责任。          

  他的失败主要是脱离了人民群众,没有依靠老百姓的力量将革命进行到底!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都点着头,称赞毛泽东说的对。大家一路说着,笑着,走着。

  4、延安大砭沟口

  当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走到这里时,沿路两旁想起了锣鼓声、唢呐声和鞭爆声。毛泽东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微笑着,频频向迎接的群众点头挥手。

  毛泽东走近旁边和年纪大的群众握手,说着感谢的话。欢迎的群众见毛泽东走来,个个欢呼雀跃。“欢迎党中央!欢迎毛主席来延安!”的口号声和歌唱声响起一片。(动情的《翻身道情》的歌声从远方响起:“一道道的那个山来一道道的那个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那亲人迎进来;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围定亲人热炕上坐,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

  5、延安城内 凤凰山麓 李修文窑洞

  江华(时任延安城防司令兼政治委员)和黄霖(中央警卫团团长)身着红军服装来到李家窑洞。陪同来的还有六个警卫战士。江华向窑洞内喊道:“李修文先生在吗?”

  李修文忙从中间那孔窑洞走出来,说:“啊,是江政委和黄团长。毛主席什么时候到呀?”

  江华说:“明天就到。窑洞都整理好了吧?”

  李修文忙说:“整理好了,整理好了。不过?”

  黄霖忙问:“难道李先生还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吗?”

  李修文摇着头说:“没有。不过是我自己家里的一件小事。不怕二位长官笑话,我那二小子前几天从外面回来了。他还睡着那炕。”停了片刻,又说,“不过,你们不用担心,明天一定会弄好的。”

  江华机警地说:“李先生,你二儿子是做什么事的?”

  李修文回答说:“他还能做什么,早些年跟我在西安跑买卖。我回延安后,他还在那边。”

  江华又问:“你们过去具体做些什么买卖呢?”

  李修文谦卑地说:“到新疆内蒙那边贩卖些皮货棉花布匹一类的东西,赚点养家小钱。”

  黄霖问道:“你二儿子现在在家吗?”

  李修文说:“这小子,与他哥是两个样,整天就像一只花脚猫,跑个不停,没个坐身的性子。可一回家就是睡觉,这不,他还赖在被窝里没起来呢!”

  黄霖说:“年轻人嘛,喜欢睡点懒觉没有关系。只要他明天,毛主席来的时候不再赖在被窝里就行。”

  江华与黄霖一起走进第一孔窑洞里面,李修文陪着他俩。见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炕与桌椅摆设的很整齐,江华对李修文说:“李先生,麻烦您了!我代表毛主席感谢您!”

  李修文忙摆手说:“一家人怎能说两家话呢?可惜我们没有轿,要是有轿就应该把毛主席抬过来!”

  江华笑着说:“毛主席可不愿意被别人抬轿呢,他平常连马也不骑,长着一双跑遍天下的铁板脚呢!”

  李修文听着笑起来,夸赞地说:“你们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就凭一双脚走过来,真是天下奇人奇迹呐!”

  江华分别到三孔窑洞里仔细瞧了瞧,当来到第二孔窑洞时,发现里面那个炕上睡着一个人,他们只是静悄悄地看了一遍,就走了出来。

  三孔窑洞都检查完了,江华走出窑洞时对黄霖说:“今晚安排几个警卫员在这值班,再协助李先生看还有什么需要收拾做的,一定要收拾好!”

  黄霖对江华行了军礼,表示一定做好!

  黄霖马上安排了四个警卫战士轮流在这守卫,并对他们作了一番安排布置。

  李修文送走江华与黄霖后,来到第二孔窑洞内,扯着被子,说:“中儿,该起床了!人家红军领导干部都来了,想见你,你可赖在被窝里吭都不吭一声!”

  李建中故作哈欠连天,从被窝里钻出来,说:“这些‘赤匪’,我可不愿意见他们!”

  李修文瞪着眼睛训斥他说:“你可不要总是‘赤匪’挂在嘴边上,让人家听到了可不好!”

  李建中一边穿裤子衣服,一边说:“怕什么,我不仅要说,还要……”

  李修文一听,马上瞪大了眼睛,问:“你想干什么?”

  李建中忙掩饰说:“不干什么,不干什么。”说完,拖拉着鞋走了出去。

  6、延安城防司令部

  江华与黄霖从外面走进来,两人一边走一边谈着话。

  江华说:“李修文家的老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大白天还睡觉呢?你查了他的表现吗?”

  黄霖说:“原先跟他父亲在西安做生意,李修文回延安后,他还在外面。行为上有些二流子气。”

  江华担忧地说:“就怕他这种二流子气被敌人利用。咱不能疏忽大意,明天你多带几个警卫战士提前去看看,要确保主席的绝对安全!”

  黄霖点着头表示一定作好安全防备。

  两人走进司令部。

  王观澜(时任延安工作委员会书记)忙走向前,问道:“毛主席住的地方安排好了吧!”

  黄霖向王观澜行了礼,并说:“报告王书记,江政委带领我们去检查了,没有问题。”

  王观澜说:“不能留丝毫隐患。明天你们还得提前检查,确保主席安全进驻,要万无一失啊!”

  黄霖说:“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作好安全检查工作!”

  7、延安城内 凤凰山麓 李修文窑洞

  毛泽东与他的夫人贺子珍还有警卫员李银桥在王观澜、江华、黄霖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李家院子。

  李修文与老伴还有他们的大儿子李建堂热情向前迎接。李建堂还燃起了一挂鞭炮。

  毛泽东笑着走向前与李修文握手,并说:“李先生,我毛泽东给您添麻烦来了!”毛泽东指着旁边的贺子珍介绍说,“这是俺婆姨贺子珍。”

  贺子珍走向前,说:“谢谢李先生给我们这么个大院子住,我们打扰你们了!”

  李修文高兴地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红军来到陕北,毛主席来到延安,是延安人民的幸福啊!怎么还会有麻烦呢?快,到里面坐!”

  几个警卫战士帮着将几件简单的行礼提进窑洞内,一时显得闲静。

  江华与黄霖紧随着毛泽东左右,两眼机警地观察着周围。

  毛泽东和贺子珍随着李修文走进了第一孔窑洞。江华与黄霖紧紧跟随着。

  当毛泽东一行来到第二孔窑洞时,发现里面的炕上睡着一个人,李修文忙解释说:“这是我的二儿子,喜欢白天睡觉。”

  毛泽东一听,大笑起来,说:“好哇,他可以和我毛泽东交朋友,我也喜欢白天睡觉。”

  突然,睡在被窝里的李建中从被窝里跳下炕来,手握一把匕首,冲向毛泽东,并恶狠狠地说:“你不是我的朋友,我要杀死你!”

  刹那间,黄霖一个箭步闯向前,眼明手快,一把扼住了李建中拿着匕首的手,缴了他的匕首。

  李建堂也动作迅速,一把从后面抱住了弟弟,并大声训斥:“建中,你疯了!想干什么?”

  江华旋风般地站立在毛泽东的面前,用身体保护着毛泽东。

  贺子珍也站在毛泽东的面前,怒目对着李建中。

  几个警卫战士箭步向前制服了李建中。

  李修文一见二儿子的行为,走向前,不容分说,打了李建中两个耳光,大声骂道:“你这个畜生孽障,你怎么能干这样伤天害理、犯上作乱的事?!”

  气氛顿时异常紧张。

  李修文的老伴忙走过来,跪在毛泽东的面前,哭求着说:“毛主席啊,我这孽障孩子该死。建儿,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毛泽东忙扶起李修文的老伴,轻描淡写地说:“大娘,起来吧!不碍事!他要杀我毛泽东,肯定有他的理由。国民党曾经用重金购买我的脑袋呢!”说完,走近李建中。

  李建中已经被几个警卫战士擒住了,动弹不得。

  毛泽东让警卫战士放了他,并说:“李建中,你家大和你娘,还有你哥把我当朋友。可你今天这样给我毛泽东的见面礼?你说说,为什么要刺杀我毛泽东?”

  李修文走过来,一把将李建中推到毛泽东跟前,让他跪下。

  李建中跪下了,一脸愧色。

  毛泽东说:“不要跪,站着说。你要杀人,你总要讲个杀人的理由嘛。不会平白无故地乱杀人吧。”

  李修文训斥说:“你快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干!”

  李建中见众目睽睽,都用一种仇恨的目光对着他,他就讲了自己是被西安的国民党特务指使潜伏延安搞暗杀中央领导活动的。

  毛泽东一听,对李建中说:“你知道国民党特务为什么派你刺杀我毛泽东?因为我毛泽东带领贫苦百姓反抗大地主和土豪劣绅的剥削压迫,而国民党则要保护大地主和土豪劣绅的利益。就说眼下吧,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咱中国,共产党的红军北上抗日打日本,可蒋介石国民党却要将共产党剿灭。你说,是共产党好,还是国民党好?”

  李建中见毛泽东一脸慈祥,和蔼可亲,忙跪下,忏悔说:“我错了,我被他们洗了脑,中了毒,我犯了不可饶恕的欺天犯上大罪!请毛主席处死我吧!”

  毛泽东扶起李建中,说:“你也不至于死嘛。你刚才说是被他们‘洗了脑’,中了他们的毒,是犯了错误,犯了一个情况不明、盲目听从别人指使的错误。国民党给你洗了脑,好,咱共产党也要给你洗洗脑。黄霖,你带他去教导大队,给他讲讲我们红军革命抗日的道理,开导开导他。”

  正当黄霖和两个警卫战士准备带着李建中走出窑洞时,林伯渠陪着田一民来了。

  毛泽东见了,忙走出窑洞(缓和了气氛)迎接说:“林老啊,您来得好快!我还刚刚到,屁股还没坐热凳子呢。”

  林伯渠望着李建中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毛泽东解释说:“发生了一点小小的误会。他是李修文先生的二儿子,喜欢白天睡觉。我说,我毛泽东也喜欢白天睡觉,就和我交个朋友。可他有些不乐意,和我有些过不去。”

  林伯渠走近李建中,对他说:“你家大(爹),是咱延安的开明人士,要不,我们也不会放心让毛主席住在你们李家院子的。我是林伯渠,是边区的行政长官,你有什么事与毛主席过不去呀?”林伯渠拍着李建中的肩膀说,“毛泽东可是大好人,连我这样年纪的人都崇拜佩服他。你们年轻人可不能犯糊涂,不要干出让你家大丢脸的事情啊!”

  李修文忙从窑洞里走出来,迎见林伯渠,歉疚地说:“林长官,我教子不严,犬子犯上,罪过呀!”

  毛泽东轻描淡写地说:“事情已经过去了,李先生不用自责了。”便对黄霖使了一下眼色,黄霖会意,和警卫战士一行带着李建中走了。

  林伯渠指着田一民向毛泽东介绍:“这是田一民,是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杜斌丞的秘书,委派来延安处理公务事情的。他很想见您,所以,我带他来看您了。”

  毛泽东与田一民握手,说:“欢迎啊!我毛泽东就是喜欢广交朋友,四海之内皆朋友。来,到里面坐。”

  毛泽东领着他们进入第一孔窑洞。毛泽东对贺子珍说:“子珍呵,林老来看咱们了。”

  贺子珍从里面走出来,向林伯渠施礼。

  林伯渠说:“我没有到路口去迎接你们,只好来这里看看你们。身体还好吧!”

  贺子珍说:“还好。林老您还好吧!”

  林伯渠笑着说:“托你们的吉言,健康着哩!”

  贺子珍给客人倒了开水后,来到毛泽东身旁,轻声地问:“咱炉灶还没开火哩,拿什么招待林老呀?”

  恰好,李建堂用木盘子端过来了几碗菜,说:“请主席和夫人,还有客人用膳!”

  毛泽东一听,笑着说:“你瞧,人家李先生帮我们招待客人来了!太感谢了!”

  李建堂说:“我大、我娘昨天就张罗着呢,说一定要给毛主席一家接风洗尘呢!”

  毛泽东向林伯渠和田一民介绍说:“这家窑洞的主人李修文是一位很开明的人士,我们住人家的窑洞都不花一分钱,今天还摆酒席招待我们,我们占了延安老百姓的光哩!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在为抗日出力。我们搞统一战线,完全是为抗日救国的。”毛泽东指着李建堂说,“这位李先生,是一个文化人,还是个很不错的郎中,很有本领。”

  李建堂谦逊地说:“主席太夸奖我了。”

  田一民感慨地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呵,在毛先生身上我看到了许多在国民党官员那里看不到的东西。你的宽宏大度和慈祥举止不仅令我等敬佩,也是国人的楷模啊!”

  毛泽东摆着手,说:“田先生过讲了。俺毛泽东的能耐就是依靠群众百姓,我曾经反复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田一民连连赞美说:“精辟!精辟!这不仅是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还是哲学家的论断!”停了一会儿,他问,“毛先生,我能为你照个相吗?”

  毛泽东风趣地说:“好啊!留个影,也让历史知道我们红军共产党到陕北、到延安的窑洞一游啊!”于是,就招呼在座的人一起到院子里拍照。

  林伯渠说:“主席真是幽默,不愧是个革命乐观主义者。”

  田一民使用的是法国产的相机,胶片要一张一张地抽换拍照,动作比较缓慢。

  毛泽东见田一民有些紧张,就说:“不要急,慢慢来嘛。”

  正当田一民在相机中看到来了一只鸡,他想赶走,毛泽东却摇了摇手说:“不要赶,留下小鸡在身后更有生活气息。”(照片定格) 

  画外音:这是毛泽东来延安最早的照片。此照1937年11月用在了《毛泽东自传》的封面上,成为毛泽东生活的真实写照。

  8、延安凤凰山麓 中央军委办公的窑洞

  这里正在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延安工作问题。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张闻天、张国焘、博古等中央领导同志。

  主持会议的是张闻天。他说:“党中央顺利搬到延安,得到延安百姓和各界朋友的欢迎支持,这有功于王观澜同志带领的先遣队伍的努力工作。现在先请观澜(时任延安工作委员会书记)同志汇报在延安20多天的工作情况。”

  王观澜简要汇报了一些具体工作后,谦虚地说:“我们的工作做得很不细致,还是出现了漏洞和问题,我有责任,我做检讨!”

  毛泽东知道王观澜讲的是发生在李修文二儿子身上的事情,就引开话题说:“延安工作方针与方法基本上是好的,产生了好的影响,应该继续这一方针。”接着,毛泽东站了起来,一边踱步,一边很幽默地说,“现在咱红军来到了延安,到什么山上咱就唱什么歌!现在咱不打土豪,土豪喜欢;保护商人,商人喜欢;取消苛捐杂税,使贫民百姓喜欢。我们就是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喜欢!当然,以后应该要使土豪喜欢减少。”

  最后这句话,说得大家笑了。

  毛泽东又说:“我们现在宣传红军北上抗日还不够,延安城里的老百姓有些还不知道我们来延安的目的。就说我住的李修文先生家的二儿子李建中,他听信了国民党的谣言,还说我们是‘吃猪带毛’的强盗,被国军赶到陕北来的!”毛泽东来到朱德身旁,对朱德说,“总司令,什么叫做‘吃猪带毛’?你知道吗?”

  朱德笑着说:“这是国民党蒋介石要吃掉‘你我’,所污蔑我们的话嘛!”

  毛泽东说:“对!由于过去我们对红军共产党宣传不够,让敌伪的宣传丑化了红军的形象,尤其是在陕北。所以,要发动我们的红军将士多写红军长征的故事,要出版文献和书籍向全国人民宣传红军长征,宣传红军北上是为了抗日的主张。”

  张闻天说:“我很赞同泽东同志的意见,必要的舆论宣传是决不可少的。泽东同志在1935年时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没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过去,我们被迫北上,没有时间去考虑,现在我们有时间和机会可以着手做这一工作了。这也是利在当今,功在后世的盛事!”

  朱德说:“我也赞同。”

  博古和张国焘等同志都说了赞同的话。

  毛泽东接着说:“应该要让在延安的同志都明确,我们的延安工作,不仅直接影响着延安的老百姓,也对全国有影响。延安的各种具体工作,例如:红军将士与延安百姓的关系,红军将士的一言一行给延安百姓的印象,还有我们红军将士的工作作风,都应该把握这一原则。”

  张闻天见这一问题已经一致通过,就转入第二议题,他说:“有关延安政权形式问题,大家讨论一下。”

  毛泽东说:“抗日救国会只是暂时的,这里最好是不让国民党政府派县长,应该成立抗日革命委员会,将来要成立苏维埃政权。既然我们红军进驻了延安,接管了延安,我们就有责任也有能力确保延安老百姓的一方平安,就不应与人共管,免得职责不明。”

  博古说:“这会不会让国民党认为我们这是与他们争地盘?”

  朱德大声说:“他蒋介石占据着这么大的土地和那么多的城市,难道让这小小的弹丸之地给我们生存,他还有意见吗?我赞同老毛的意见!”

  张国焘说:“除非他老蒋确实不让咱们活!”

  张闻天说:“他蒋介石那一天不想把咱们红军共产党斩尽杀绝?我们还是要按照泽东同志的立场原则:寸土必争,寸步不让!大家没有不同意见吧!”

  大家都表示赞同毛泽东的意见。

  张闻天说:“最后一个问题,关于金融问题,具体说,就是使用货币问题。大家说说。”

  朱德说:“我看还是实行两种体制为好。我们红军用我们的苏票(指苏维埃政府发行的纸币),老百姓还是使用他们原先的白票(指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因为这里的百姓使用惯了他们的白票,我们不能强行要他们使用我们的苏票。”

  博古说:“我不同意一个地方使用两种货币,既然是咱红军管辖的地方,就应该让这里的百姓与我们一起使用我们的苏票。这也是我们逐步让苏票统一天下的开始嘛!”

  张国焘说:“我赞同博古同志的观点。要么统一使用苏票,要么统一使用苏票,不要弄得‘红白’不分。”

  毛泽东说:“我们现在来到延安,凡事都要考虑与延安老百姓的关系,凡事要从关心帮助延安老百姓的角度去制定边区的经济政策,认为用白票就不能用苏票,用苏票就不能用白票,这种估计是不利于延安百姓的。我同意朱总司令的意见,还是在城内苏票、白票混用。我认为关键是从外面进购各种货物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想,可以通过用合作社来调剂解决。”

  张闻天马上表态说:“我赞同!”

  博古与张国焘最后也表示赞同。

  张闻天最后总结说:“今天的几项议题将形成决议后,我们就按照既定的方针政策执行。会议就开到这吧!”

等到博古与张国焘走后,张闻天走在毛泽东的后面,他对毛泽东开玩笑说:“泽东啊,还是你的群众路线,百姓观念根深蒂固啊!”

  毛泽东笑着说:“根深才能叶茂啊,没有老百姓这根,咱红军的枝叶就会枯萎凋落的!”

  两人会心地一笑,走出了会议室。

  9、延安东关 去清凉山下抗大的路上

  毛泽东乘小车去抗大讲课,车行到抗大门口停下来,这时从抗大门里跑出来两个男孩,他们是跑来看汽车的。他们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小车。当看见车里走出来的是毛泽东时,不禁立即惊喜地叫了起来:“毛主席,是毛主席!”

  毛泽东看见两个男孩如此亲热地称呼他,便主动走过来,对男孩笑着说:“我不叫毛主席,我是毛泽东。”说着,摸着他们的头后,就在自己的手心上写划着“毛泽东”三个字,两个男孩认真地看着毛泽东一笔一划教他们写毛泽东三个字。

  毛泽东问:“你们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年纪小的立刻回答:“14岁。我叫章长贵。”

  年纪稍大的接着说:“我今年15岁了!名叫罗定宝。”

  毛泽东又问:“你们老家是哪里的?来这里干什么呀?”

  章长贵学着行军礼,回答说:“报告首长,我是米脂人,我来这里想参加红军、八路军。”

  罗定宝也行礼说:“报告毛主席,俺是绥德人,俺也想参加打鬼子的队伍,当八路!可他们不准我们参加,说我们年纪太小!”

  毛泽东摸着两个男孩的头,问:“好哇,你们都想参加八路军,但我要问你们:你们为什么要参加八路军?家里人放心你们吗?”

  罗定宝第一个回答说:“俺家里人,在东北跑买卖被日本鬼子杀死了,俺参加八路军就是要打日本鬼子!要报仇!”

  章长贵也说:“俺也是要打日本鬼子!日本鬼子杀人放火,十分可恶!”

  毛泽东夸奖地说:“好哇,有志气!这就是咱中国人的骨气。只要咱中国人老老少少全民参战,日本鬼子就很快被消灭。好,你们参加八路的事我给你们做主,批准了!”

  两人顿时跳了起来。

  毛泽东牵着两个男孩走进了抗大校门。

  10、抗大礼堂 礼堂上方悬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会标

  主席台上正中坐着毛泽东,左边是林彪(时任抗大校长)、刘伯承(时任抗大副校长),右边是朱德和罗瑞卿。

  这里正在举行第二期开学典礼,台下坐着的是来这里参加培训的红军将士,他们有的年轻,有的年纪稍大些,有男的,也有女战士,都穿着红军服装,打着绑腿,显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毛泽东在主席台上说:“同志们,大家来抗大学习,就是要学会发动群众,团结百姓,宣传抗日,因为抗日战争是人民的战争。我们要把抗大当作一块磨刀石,要把我们思想上的那些小资产阶级意识,例如: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有耐心等等磨它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刃,去改造社会,团结百姓,去打日本。”

  台下的学员热烈地鼓起了掌。刚才的两个男孩,他们也鼓起了掌。

  镜头定格刚才的两个男孩(画外音:这两个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后来都成为八路军战士,一个是抗战英雄,一个在解放后成为了领导干部。)

  11、凤凰山 毛泽东住的窑洞

  镜头展现毛泽东办公室简陋的陈设:一张三屉桌,两个白铁皮的箱子,这是毛泽东的文件柜,并兼作办公桌。镜头往毛泽东的卧室推移,我们看到窑洞房间仅有的是一张南方样式的木床(毛泽东不习惯睡炕),四根柱子,挂着蚊帐,床上一床军用被子,连枕头也没有。

  毛泽东依旧穿着那件破旧的棉衣,正坐在一条矮凳上,伏在白皮箱子上撰写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

  突然,警卫战士李银桥走进来说:“报告主席,外面有一个叫李鼎铭的先生求见!”

  毛泽东马上放下手中的笔出门迎接,并紧紧握住李鼎铭先生的手不放,说:“李先生,久仰!久仰!快进屋,快进屋。”

  这时,李鼎铭没有动,他凝视着毛泽东,笑呵呵地说:“怎么?你不认识我了?我是毛泽东,没有变!你在审视什么?”

  李鼎铭认真地说:“你的胳膊有病?是怎么伤的?”

  毛泽东惊讶地反问:“鼎铭先生,你怎么知道我的胳膊有病?”

  李鼎铭回答说:“咱俩握手时,我从你的手温、手劲和肤色上感觉的。”

  毛泽东敬佩地说:“鼎铭先生真乃是华佗公再世啊!”说着,他吃力地抬了抬胳膊,又在空中慢慢地摆动了几下,说,“不是伤,是关节炎发作痛得我抬不起来,这回发作时间长了,一直都不见好。”

  李鼎铭说:“疼则不通,通则不疼,你让医生看过了吗?”

  毛泽东说:“看过,吃过不少西药,总不见效。”

  李鼎铭说:“让我给你看看怎样?”

  毛泽东说:“好啊,那就有劳先生了。”

  说着,俩人走进了窑洞。

  毛泽东对江青说:“这是李鼎铭先生,不仅是一位很开明的绅士,还是一位医术很高明的郎中。”

  江青忙向李鼎铭致意,说:“欢迎李先生光临!”随即给李鼎铭倒了杯水。

  李鼎铭坐下后,准备给毛泽东切脉。

  毛泽东就随手拿了几本书垫在桌子上。

  李鼎铭朝四周看了看。

  江青见了,会意到书本有些硬,便把小孩(李讷)的小枕头拿来垫上。

  李鼎铭点了点头说:“嗯,这个可以!”

  毛泽东一边伸出手让李鼎铭切脉,一边笑着说:“还是女人心细。”

  李鼎铭说:“我们中医切脉,就像西医用听诊器一样。”

  毛泽东点头赞同地说:“我相信中医的。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是我们的国宝哩。”

  李鼎铭一边给毛泽东切脉,一边说:“中医和西医各有长处,中西医结合起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应共同提高。”

  毛泽东对李鼎铭先生的见解很赞同,兴奋地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在井冈山时就说过这个话,以后一定要把中西医结合起来,鼎铭先生,你看能行吗?”

  李鼎铭高兴地连连点头说:“行,行!”

  这时,卫兵李银桥从门口进来了,他见李鼎铭在给毛泽东号脉,有些惊奇,睁大着眼睛望着李鼎铭,似乎不相信李鼎铭会是郎中。

  切脉完毕,李鼎铭说:“主席,您这病有很长时间了,症状不轻哩,需要吃四服汤药,方能痊愈。”

  毛泽东惊讶地说:“四服汤药就能痊愈?”

  江青也吃惊地问:“四服药就能治好吗?”

  李银桥也插嘴反问:“你是神仙啊!四服药就能治好主席的关节炎?”

  李鼎铭很有把握地说:“四服足矣,不宜多服。”于是给毛泽东开了处方。

  等到李鼎铭开完处方,毛泽东就叫李银桥去抓药。

  李银桥有些迟疑。

  毛泽东说:“你没看见我的手抬都抬不起来吗,快去给我抓药啊!”

  江青示意李银桥快去,李银桥拿起药方走了

  毛泽东亲切地说:“鼎铭先生,我还有一件大事没和你谈呢。”

  李鼎铭笑着说:“给主席看了病,这是最大的事啊!”

  毛泽东也哈哈大笑着,说:“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哩!无体乃无德智也。鼎铭啊,你给我的信中,所提的‘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是一项很好的计策啊!”

  李鼎铭谦虚地说:“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孤陋寡闻的。”

  毛泽东吃力地挥着手,说:“不,你的建议非常好!恰恰是改进我们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要照你说的办哩!”

  李鼎铭说:“我常到边区政府走,发现有些机构人浮于事,闲人太多,所以,就……”

  毛泽东夸奖地说:“你这就是有心人嘛!旁观者清哩!”

  毛泽东停了一会,很欣赏地道:“象你这样的党外人士能如此关注我们共产党的红军队伍建设,关心边区政府机构建制问题,我们要恭请你来参加边区政府的政治管理哩。”

  李鼎铭笑着说:“我当个中医郎中还可以,但到边区政府参政,那是捉鸭子上树,可不行!”

  毛泽东说:“怎么不行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古人云,能为良医,即为良相。你能把准病人的脉搏,也能把准好社会的脉搏啊!”

  李鼎铭说:“主席太抬举我了,这我就不敢当担了!”

  毛泽东问:“假若,边区的老百姓选举,选了你,你可不能推辞啊!”

  李鼎铭问:“难道边区真的要公开选举?”

  毛泽东走近他的办公桌,拿起一份文件,对李鼎铭说:“这是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一份报告,我们将在边区率先实施‘三三制’。”

  李鼎铭有些不明白,就问:“什么是‘三三制’?”

  毛泽东笑着说:“我今天暂时还不能详细给你解释,到选举那天你就知道了。”

  李鼎铭笑着说:“是不是天机不可泄露?”

  毛泽东说:“老百姓是共产党的上帝,我们的政策就是为上帝们制定的,你说,上帝还不知道‘天机’吗?”

  说得李鼎铭大笑起来。

  12、陕甘宁边区政府大礼堂

  这里正在召开“陕甘宁边区党政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边区党政军领导干部。

  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内部指示,毛泽东说:“一切共产党员须知,我们发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必须坚持这个统一战线。”“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共产党在敌人后方消灭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之时,应该采取我党在枞阳所决定的‘三三制’。”毛泽东缓和了一口气,继续说,“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无论何人,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

  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赞同毛泽东的讲话。

  13、延安中区 选举现场

  延安中区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参加选举。几个老百姓一边走来,一边唱起了歌谣,旷野上响起了陕北信天游的民谣声:

  满坬的稻黍数呀数谁高,

  人群里挑人呀数谁好。

  盘算有盘算,商量又商量,

  把那选举的豆豆给那好人投。

  人群中有人哼起了快板书:

  边区要发展,选举要广泛。

  选举好人把事办,生活能改善。

  人口四万万,妇女占一半,

  国事家事全要管,事情才好办。

  一个老农哼起了小曲:

  民主政治要实行,

  选举为了老百姓。

  咱们选举什么人?

  办事又好又公平。

  当毛泽东、朱德、张闻天、谢觉哉、徐特立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选举现场时,大家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林伯渠站在选举台上,对大家说:“现在请毛主席讲讲民主选举的事!”

  一片掌声停止后,毛泽东走上台说:“乡亲们,我们革命,为的是推翻不民主的政府,建立民主的政府。民主的第一着,就是由老百姓来选择代表他们出来议事管事的人。你们说,是不是?”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

  毛泽东接着说:“历史告诉我们,革命战胜反革命,不但是靠武装,更要靠和老百姓联系在一起,因为反革命的武装常常是占绝对优势,而老百姓的力量,则是伟大无穷的。”

  毛泽东刚说完,一个年轻的农民问:“那,我们可以选举我们信得过的不是共产党员的人来主持政府的工作了?”

  毛泽东说:“对!你们就选自己信得过的人,不一定这个人就是共产党员。你们应该还记得咱们中区上次选举组织征粮委员会的事吧。每12户公选一个代表,全乡共选举了27个委员,按照‘三三制’,其中共产党员只有9人,其余18人都是党外人士,这18人中也有富有者和绅士。”

  一个选民问:“如果被选举出来的人中,没有共产党员,怎么办?”

  毛泽东用浓厚的湖南湘潭话笑着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好哇!如果你们大家选举的人,没有一个是共产党员的话,这就是我毛泽东的责任了,说明我们的共产党员已经脱离了老百姓,落后于老百姓了,不受老百姓欢迎了,那就要撤我毛泽东的职了,我要向大家请罪了!”

  林伯渠说:“我们共产党员,是来自于老百姓的优秀分子,他们是从群众中来的,代表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不会不选他们的。”

  毛泽东说:“你们的林主席说得好,我们的政权是实现‘有饭大家吃,有权大家享’。刚才我听到你们唱的歌谣,不是说‘选举好人把事办,生活能改善’吗?好,现在咱们就一起选举出能替大家办事的‘好人’!”

  谢觉哉(时任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副书记,兼边区政府秘书长)宣布:“现在开始投票,台上有许多个碗,每个碗下边写着被选举的人的名字,你想投谁的票,可以往碗里投豆豆,也可以向碗里放纸条。”说完,毛泽东、朱德、张闻天等人也站在队伍中间投票。

  一个个选民轮着顺序走向前去,他们有的手里握着豆豆,有的手上拿着折纸,那些碗里想起了悦耳的豆粒碰击瓷瓦的声音。一张张脸在民主的气氛中绽开了笑靥。

  最后,唱票。

  谢觉哉最后宣布说:“这次选举了18人,其中中共党员7人。得票最多的是林伯渠先生,他以最多票当选边区政府主席,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获得多数票当选边区副主席。”

  徐特立站起来说:“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应该只能是6名中共党员,我申请退出,补充一个党外人士进去。”

  毛泽东高兴地说:“徐老高姿态,高风格,严格执行党的政策,我同意尊重徐老的意见。补充一名非党人士参政。”

  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

  这时,议员代表李丹生很感慨地说:“各位乡亲父老,大家都看到了。共产党是说到做到,以信义昭示天下,在选举中,严格执行‘三三制’,这就真正体现了‘民主政治,选举第一’。没有选举,就没有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革命!”

  李鼎铭认真地说:“大家选举了我,我本来不愿出来做事的,因为我是个中医郎中。我是受到毛主席在参议会上的演说的感动才出来的,是在党外人士有职有权的鼓励下才出来的。毛泽东主席反复讲,选举党外人士参政议政,要赋予党外人士真正的议政权力,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你们说,这还不能说明共产党的真诚态度吗?所以,我要好好地干,当好咱老百姓的代言人。”

  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赞同着李鼎铭的讲话。

  14、陕北地区政府办公室

  这里正在召开县长联席会议。突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雨来。一个炸雷爆响,雷电穿入会议室,造成人员死亡。四下里人们议论纷纷,谣言开始流传。

  15、延安附近的村子——傻村 武兰花家门口

  一个名叫麻三的人(四十多岁,系敌特分子)一路跑过来,并大声喊道:“天雷劈死县长了!天雷劈死红军干部了!”

  一群老百姓围过来,其中一个忙问:“麻三,你又在瞎传什么谣言!”

  麻三一本正经地说:“这可不是什么谣言,完全是事实。县长们正在开会,突然天雷轰炸,把县长还有几个红军干部劈死了!”

  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一听,有的在议论:“这是怎么回事呢?”

  麻三见大家在议论,故意煽动说:“这是老天爷对共产党、红军的惩罚!共产党得罪了上苍!”

  一个名叫郝大个的人站了出来,批评麻三说:“你这是瞎说!雷打死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事,怎么变成是红军得罪了老天呢?”

  武兰花(三十多岁,穿着破旧)从窑洞里走出来,见大家围着麻三,她也凑热闹地走过来,听着麻三说话。

  麻三神秘地说:“天要灭亡共产党和红军了!共产党来到陕北,他们到处抓丁催粮,闹得人心惶惶,天怨呢!你们还不知道?到处都这么说呢!”

  郝大个一把揪住麻三的衣领,教训他说:“你还造谣,我把你送到乡公所去!”

  麻三并不示弱,一把甩开郝大个的手,抵抗说:“我又没犯法,你凭什么抓我?难道我说话还犯法吗?边区不是讲言论自由吗?”

  这时村长领着一班收公粮的人走过来。

  麻三见了村长,马上不作声,如同老鼠见了猫,贼遛遛地走了。

  村长一见武兰花,马上走过来,说:“武兰花,你三年都没交公粮了呢!”

  武兰花轻声地说:“俺家没有粮了,咋交哩?”

  周围的老百姓看着村长一班人,不敢作声,只用同情的眼睛瞧着武兰花。

  村长一听,气恼地说:“家家户户都象你家这样,你叫咱怎样当村长?前方将士在打仗,咱在后方支援点粮食还不应该吗?”

  武兰花在没有作声,有些自感惭愧地走进了自己家的窑洞。

  村长领着的一班人跟了进来。

  16、武兰花一家住的窑洞

  窑洞内,简陋的几件家具,炕上躺着武兰花的婆婆,她已病瘫。三个未成年的小孩,衣衫褴褛,两个还蹲在炕上,一个坐在地上,家境一片清寒凄凉。

  武兰花走进了灶房,一把拉过一张瘸腿的木凳,坐在灶前。锅里几片菜叶在熬着,不见米花。

  村长跟着武兰花来到了灶房,其他几个人则在外面等着。

  这时,武兰花九岁的大女儿,捧着一个空碗,走过来,说:“妈妈,我饿,弟弟们都饿!”

  武兰花从锅里舀了一匙野菜汤给大女儿,说:“今天喝的,明天还不知有没有呢!”

  村长说:“武兰花,你不要给我装穷样。今天说什么,你也得交点公粮。我已经跑了几十趟了,你不能总让我空着手回去!”

  武兰花说:“我家没有粮,你没看见,孩子们喝的都是野菜汤吗?”

  村长下流地说:“既然连吃都没有,你和你傻子就不要这样多情发骚嘛,生这么多崽怎么养活?!”

  武兰花气愤地说:“你这是村长说话吗?我生的娃,我自己养,用得着你说吗?”

  村长没好声气地说:“那你就自觉交公粮呀!”

  武兰花说:“我家没有粮,你要我交命!”

  村长走过来调戏地说:“要是你还年轻,让我亲昵一下,我倒还可以暂缓你几天。可你......”说着,就要来摸武兰花的胸脯。

  武兰花躲过村长的手,站了起来,回击说:“你回去摸你老娘吧。你家老娘比咱还娇嫩着呢!”

  村长没有讨到便宜,很生气地说:“好你个武兰花,要是让我搜到了你们家还藏有粮食,你就不要怪我无情了!”说着,就走出了灶房。

  村长指使着几个催粮的公差,到武兰花一家住的窑洞里开始翻箱倒柜,到处搜查。一阵搜查过后,一个公差在武兰花窑洞的炕底下翻出一个口袋,里面装着十来斤种子粮。公差把口袋提到村长面前,村长将手伸进口袋,摸出一把粮食,说:“这不是粮食,是什么?”

  武兰花一见搜出了她一家六口人明年的粮种子,扑过来要抢回这袋粮食。

  村长一把将武兰花挡了过去,武兰花扑了空,她重新扑过来,并喊着:“这是俺们祖孙三代人明年的救命种子啊!你全拿走了,让咱一家六口明年还活不活呀!?”

  村长手一挥,提着口袋就要往外走。

  武兰花一把拖住了一个公差的手,不肯放手。

  公差猛地一推,将武兰花推倒在地。

  武兰花从地上爬起来,追到了窑洞口,突然想起刚才麻三的话,就喊着:“老天爷,你劈死他们吧!他们不让人活了!”

  村长一听,马上回头走过来,说:“武兰花,你好大的胆子,你竟敢诅咒我!我是为红军共产党收公粮的,你竟然要老天用雷劈死我,好,你……你敢骂我们的共产党和红军!”村长大声反诘。

  “骂了又怎么样?!”伍兰花抹了一把眼泪,很不服气地说,“骂了共产党,还骂毛主席哩!前一阵打雷,咋不把他打死哩?……”

  “好,你反了!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骂毛主席!你是吃了豹子胆了!”村长恶狠狠地申斥一声,然后命令公差说,“你们还呆着看什么,快把她给抓起来!”

  几个公差就将伍兰花捆绑了起来。

  17、毛泽东住的窑洞

  毛泽东正在写作《论持久战》,康生拿着一份《情况汇报》走进来。

  康生说:“主席,这份《情况汇报》您可要仔细瞧瞧。”

  毛泽东有些惊讶地问:“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吗?”

  康生说:“有!延安附近有一个名叫武兰花的老百姓谩骂您,被保卫部判了死刑!”

  毛泽东接过《情况汇报》仔细瞧了起来。当他看到材料上写着伍兰花是因为骂了自己而被判死刑时,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他的眉头紧锁起来。

  毛泽东对康生说:“你们社会部要向老百姓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下雨天,天闪电打雷不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吗?这是盘古开天地就有的事情,你们要向老百姓宣传一些科普知识,发些小册子。”

  康生点着头,表示早就应该做。

  毛泽东又说:“追查谣言,不要弄成草木皆兵嘛。”毛泽东扬着手上的《情况汇报》说,“这个上面的武兰花仅仅因为骂了我毛泽东,就被判处死刑,你不觉得太可笑了吗?”

  康生显出老成的样子说:“所以,我就找主席来了。这事真的张扬出去,这不等于说……”康生欲言又止。

  毛泽东接过他的话茬说:“这不等于说我毛泽东成了典型的封建帝王了,凡是骂我的人就得死!是不是?”

  康生恭维地说:“主席是人民群众的领袖,是中国老百姓的大救星,古代封建帝王怎么和您相比呢?”

  毛泽东摆着手说:“共产党的领袖决不能成为封建帝王,这就说对了。武兰花的事情我要亲自过问。你赶快去通知保卫部不能就这样将一个活生生的人杀了!”

  康生点着头,走出了窑洞。

  毛泽东马上把钱益民(保卫处长)叫来。

  钱益民走进来后,问:“主席,有什么事情?”

  毛泽东很严肃地扬着手中的那份《情况汇报》说:“一件大事,人命关天!你赶快去中央保卫部,把那个叫武兰花的女人带到我这里来,我要亲自问问情况。”

  钱益民说:“保卫部已经给她定了死罪,主席您要替她翻案吗?”

  毛泽东果断地说:“冤假错案怎么不能翻?!有错必纠,这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嘛!你赶快去!”

  钱益民快步走了出去。

  毛泽东在窑洞里踱着步,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眼睛眯着,心情十分沉重。

  18、毛泽东住的窑洞

  钱益民把伍兰花带进窑洞,轻声地对毛泽东说:“她就是武兰花。”

  毛泽东放下手中的笔,对钱益民说:“嗯,知道了。”说着,站了起来。

  毛泽东走过来,很和善地说:“请坐吧!你就是武兰花?”

  武兰花并不知道坐在自己对面的人是毛泽东,低头不语。

  “你为什么要骂我,让雷劈死我呢?”毛泽东微笑着问。

  武兰花慢慢抬起头来,不满地瞥了一眼毛泽东,想说什么,但只是嘴唇动了动,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出口。

  “我这个脑壳真值钱唤呐!”毛泽东一边踱着步,一边风趣地用他的湖南湘潭话说,“国民党要它,用枪用炮;你倒好,要用雷打……”

  毛泽东见武兰花不说话,想了想,又接着说:“要我死嘛,很简单,可你总得说出一个要我死的道理来嘛!”说罢,他倒了一杯水,送给伍兰花。

  伍兰花气犹未消,不喝水,双目怒视着毛泽东,恶狠狠说:“雷打不死就让火烧死,火烧不死就让水淹死,反正咱活不下去嘛!”

  “你活不下去?”毛泽东重复着武兰花的话,似乎从伍兰花嘴里听出了什么问题,就坐下来,用极认真的口气说:“有什么怨愤,你就说出来让我听听。”

  伍兰花见毛泽东并没有生她的气,就把她缴不上公粮,一时气愤骂了毛主席的情况说了起来(画面再现武兰花村庄发生的事情)。.

  镜头又闪回到眼前。

  毛泽东认真地听完伍兰花的话,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他满脸怒气,什么话也没有说,就大步向窑洞外走去。

  一直站在窑洞外面的钱益民,见毛泽东生气地走出来,弄不清是什么原因,想问又不敢问,只好拉开一定距离,悄悄跟在毛泽东的后面。

  19、延河岸边 河水在翻滚

  毛泽东一直走到延河边,眼望着翻滚的延河水,嘴里大口大口地吐着气。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扭头把站在远处的钱益民叫到身边,若有所思地问:“益民啊,你的名字是谁给你起的?”

  钱益民立刻回答说:“是我爹给我起的。”

  毛泽东又问:“你爹为什么给你起这么个名字?”

  钱益民弄不清毛泽东为什么要问这个,想了想还是如实回答:“家父当年给我起这个名字,大概是希望我长大能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吧。”

  “是啊!”毛泽东重重地点了点头,很有感慨地说“连一个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让自己的儿子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何况我们一个党呢!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决不可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稍停片刻,他又吩咐钱益民说,“那位叫伍兰花的妇女,马上护送她回去……”

  钱益民不解地看着毛泽东。

  毛泽东解释说:“她是好人呐,敢讲真话,是为我们提意见的好同志。把她送回去,请你告诉地方政府,在生活上要照顾她。她家的生活是很苦的。”

  钱益民问:“那她骂您的事?”

  毛泽东说:“她诅咒我,骂我,是因为她有苦衷,有怨愤,所谓不平则鸣嘛!这正是我们所需要听到的真话,这也正说明我们红军共产党的群众工作做得不好,对延安百姓的疾苦关心不够啊。”

  停了片刻,毛泽东说:“走,咱赶快回去!”

  20、毛泽东住的窑洞

  武兰花还坐在原地,毛泽东进来后,她显得有些惊恐。

  毛泽东走向前,慈祥地说:“武兰花同志,你骂我毛泽东,骂得好哇!你家的生活很苦,没有粮食,边区政府还要向你们家征收粮食,这是我毛泽东犯了官僚主义的错误,要检讨啊!”

  武兰花有些羞愧,低下了头,不说话。

  毛泽东又说:“你是好同志,是一个敢于向我们说真话的好同志!”

  武兰花猛地抬起头,疑惑地问:“我,没有罪?”

  毛泽东说:“何罪之有?你骂得对,让我们得到了真实的情况,不仅无罪,还要给你记功的。”

  武兰花马上跪下了,说:“毛主席,您可真是俺们劳苦百姓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说着,就给毛泽东频频磕头。

  毛泽东忙扶起她,说:“我可不是什么观世音菩萨,我是毛泽东。你现在就可以回家了。”毛泽东忙吩咐钱益民牵着一头羊,背着一袋小米送武兰花回家。

  武兰花拒绝说:“俺不能要毛主席的东西。俺自己会劳动,会种地!”

  毛泽东说:“你们家遇到了困难,这是眼下救急的一点粮食,给你的孩子们和婆婆解决一下燃眉之急嘛。”

  武兰花说什么也不肯答应。

  毛泽东对钱益民说:“送武兰花同志回家吧。”

  钱益民肩抗着小米,一手牵着羊在前头走了。

  武兰花一步一回头,望着毛泽东。

  毛泽东送她到窑洞外,再三吩咐钱益民:“你要告诉当地乡政府和村长,千万不能再为难武兰花,她家的征收粮全部免掉。”

  武兰花热泪盈眶,又要给毛泽东磕头,毛泽东频频挥手让她放心地回去。

  21、去延安郊区张家村的路上 天寒地冻。

  毛泽东乘坐着吉普车,陪同前去的有钱益民、李银桥和医生朱殿华以及司机。天气寒冷,汽车翻山越岭,在一条山沟里爬行着。突然,汽车的轮胎陷进了沟的冰窟窿里,司机周西林怎么样弄,也没能把汽车开过去。

  毛泽东说:“下车推吧!”他第一个从车上走下来。

  钱益民,李银桥和朱殿华也下了车。

  周西林仍在驾驶室内发动机器,毛泽东他们在后面使劲推,可是也没能把汽车推动。

  这时,挑着一担木炭的张思德从这里路过,他看见汽车陷进了冰窟窿,马上放下了担子,走过来帮忙。

  张思德低着头看了一下汽车的底部,走向前(他还不认识毛泽东)说:“你们不能这样蛮着推,要把轮盘地下的冰块砸掉,用石头垫起来。”说着,就自己钻进车底部,用石头使劲砸冰块。然后,又非常卖力地从不远处搬来了石头往汽车地下垫。

  钱益民与李银桥看见了,也跟着搬石头。

  汽车一下子就辗过石头,动了起来。

  毛泽东看着张思德做得如此尽心尽力,很高兴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张思德用冻得通红的手摸了一把脸说:“我叫张思德,是警卫连派到山林烧木炭的!”

  毛泽东伸出手,疼爱地紧紧握住张思德的手说:“好!名如其人。见人有难,‘施德’与人!我叫毛泽东,非常感谢你!你这真是给我们雪里送炭啊!”

  张思德马上向毛泽东行礼:“报告毛主席!我只不过路过这里,举手之劳而已。”

  毛泽东夸张张思德说:“好,见人有难就肯帮,有侠义精神!我今天要到张家村去,不能与你多聊了。回延安,欢迎你来我家做客。”说完,就上了车。

  张思德目送毛泽东的汽车走远后,自言自语地说:“他就是毛主席!真是伟大又平凡呐!”,他回头望了望,便挑着担子上了路。

  吉普车继续翻山越岭,在山路上艰难爬行。经过一道两面峭壁的大山沟时,路边草丛中隐伏着人影。

  钱益民与李银桥立刻手摸盒子枪,睁大着警惕的眼睛。

  渐渐接近了,钱益民与李银桥他们看清了是个八九岁的女孩子躺在路边茅草上,身边坐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村妇女。车从他们身边驶过,那女孩子双眼紧闭,脸色蜡黄,坐在她身边的女人正在流泪。

  钱益民与李银桥的手离开了枪,轻松地吁了口气。

  这时,毛泽东大声叫道:“停车!” 

  司机周西林把车刹住。

  毛泽东第一个跳下车,大步走到那女人和孩子身边,摸摸孩子的手和额部,问:“孩子怎么了?”毛泽东一边说着,一边脱下自己的棉衣盖在孩子身上。

  钱益民与李银桥也跟着来到了傍边。

  “病啦!”女人泪流满面,轻声地回答。

  “什么病?”

  “请一个先生看过,说是伤风着凉,气火上升。可吃了药不管事儿,烧得说胡话,这会子只剩了一口气……”女人呜呜地哭出声来。

  毛泽东眼圈泛红,猛地扭回头,朝车上看。

  “我在这里。”朱殿华站在毛泽东身边说。

  毛泽东吩咐说:“快给这孩子看病。”

  朱医生用听诊器听,又量体温,然后问那妇女孩子发病的过程。

  “有救吗?”毛泽东声音颤抖,似乎提着一颗心担忧地问。

  “有救。”朱殿华有把握地回答着。

  “好,一定要把她救活!”毛泽东顿时放开了声音。

  “可这药……”朱殿华有些为难。

  “没药了?”毛泽东又显出紧张担心。

  朱殿华迟疑地回答说:“有是有……可只剩一支了。”

  毛泽东马上问:“什么药?”

  朱殿华回答道:“盘尼西林。”

  毛泽东果断地吩咐说:“那就快用!”

  朱殿华忧虑地说:“这是进口药,买不到!你病的时候我都没舍得用,不到万不得已……”

  毛泽东说:“现在已经到了万不得已嘛,请你马上给孩子注射!”

  朱殿华将那支珍藏很久没舍得用的盘尼西林注射在生病的孩子身上(那时抗生素不像现在这么普遍,所以很显特效)。朱殿华给这个孩子打过针,用自己的水壶喂了那孩子水。不一会儿工夫,孩子忽然掀起眼皮,轻悠悠叫了一声:“娘……“

  那妇女呆呆地睁大着眼,泪水不停地往下流。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哭叫着:“菩萨啊,救命的菩萨啊!”

  毛泽东两眼泪花迷离,转身吩咐司机:“先用车送这母女回家!”

  李银桥和钱益民等几个人立即帮着把妇女和孩子弄上了车。

  汽车又在山路上爬行着。

  在车上,毛泽东忧叹地说:“农村的老百姓缺医少药,闹个病跑几十里看不上医生,真是苦呵!应该要想个法子让医生到农村去。俗话说,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百姓就是咱自己啊!”

  22、枣园窑洞 毛泽东住地

  高岗(时任西北局局长)、林伯渠(边区政府主席)和肖劲光(八路军留守处处长)先后来到毛泽东的住地。

  毛泽东招呼他们坐下后,给他们泡了茶。

  毛泽东把那份来自张家村乡的关于农民负担的调查报告和枪毙伍兰花的报告丢到他们面前,然后语气沉重地说:“这个请你们看看。看我们是来陕北干什么的!”

  三个人匆匆地把两份材料传阅了一遍 ,他们一个个屏声敛息,谁也不说一句话。窑洞里的空气变得凝重而沉闷。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终于打破了沉闷的气氛,说:“在这份调查报告中说:1941年,张家村乡的负担,尽管比革命前的1934年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但从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政府征收公粮数额的增加,群众的负担又逐年加重。1938年,征收公粮1万石;1939年,征收公粮 5万石;1940年,征收公粮 9万石;1941年,征收公粮21万石……”

  说到这里,毛泽东停顿了片刻,接下来,他转换了一下语气,说:“不错,我们到这里来革命的……” 他又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阵,继续接着说,“现在,日本军队、国民党顽固派要困死、饿死我们。怎么办?”

  他用目光巡视大家一圈,见没有人说话,就接着说:“我们死了不要紧,总会有人站出来革命。但人民死了谁来革命呢?”

  林伯渠等人都望着毛泽东,一时还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在沉思着。

  毛泽东又猛抽了一口烟,提高声音说:“我说有三个办法:第一是革命革不下去了,那就不革命了,大家解散回家;第二是不愿解散,又没有办法,大家一起等着饿死。”说到此,他喉咙哽咽,声音发抖,稍稍停一下接着说,“第三嘛,那就是靠我们的两只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大家共同克服困难!”

  高岗说:“主席说的三条路,我们只能走最后一条了!”

  林伯渠说:“也只能通过第三条路粉碎敌人的围困,保存发展我们自己!”

  肖劲光说:“主席提出的第三条路是一条活路,其他两条都是死路。古代就有边军垦荒屯粮的先例。我们的军队可以一边生产,一边打仗,在不打仗的时候大搞生产,自己种粮食,养牛羊,军队自己养活自己,这样就不要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了。”

  毛泽东点着头,赞同地说:“劲光说得很对,我在春节时,到枣园乡给老百姓拜年,请老百姓给咱们提意见。一位婆姨就提出了跟劲光一样的主张,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啊,而我们是幼稚可笑呐。”毛泽东停了一会,说,“这种军队将士自己养活自己,就叫做:‘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我们只要按第三种办法去做,眼前的困难一定可以克服,人民群众的负担也可以大大减轻。”

  三人一致同意毛泽东的主张。

  毛泽东最后对高岗说:“张家村乡是这种情况,枣园乡也是这种情况,其他地区的情况呢?这就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存在。照这样下去,人民是难以生活下去的,共产党和红军也会失掉人心的。所以要马上给西北局宣传部下达指示,要他们深入群众,认真调查一下延安群众的负担问题和生活状况,并将调查情况及时报告给中央。”

  23、延安保育院

  毛泽东和钱益民进来的时候,一群小朋友正在玩耍,其中就有毛泽东的小孩李讷。李讷看见毛泽东,就奔跑过来,叫“爸爸!”

  毛泽东一把抱起李讷,亲着她说:“想不想爸爸?”

  李讷说:“想有什么用?你又不准我回家!”

  毛泽东说:“看来李讷要生爸爸的气了?”

  李讷说:“我不生爸爸的气,爸爸总是忙不赢,总是要写呀,开会呀,我不能给爸爸添麻烦。”

  毛泽东眼睛盈出了泪花,将李讷的脸紧紧地贴在自己的脸上,说:“李讷真是爸爸的乖孩子!”

  这时,叶子龙(机要科长)的两个女孩走过来,称呼毛泽东为“毛伯伯!”

  毛泽东放下李讷,一手抱起一个,问:“你们的妈妈呢?”

  正在里面忙事的江英(叶子龙的妻子)听见外面有人说话,忙走了出来,“主席,孩子们可想您呐。”

  毛泽东说:“江英,你的工作调动一下行不行?”

  江英问:“主席要派我到哪里去?”

  毛泽东说:“枣园乡这么大,连个小学也没有,八岁的大男孩还没有念书,你去那里当个文化教员,怎么样?”

  江英担心地说:“那保育院这里怎么办?孩子们……”

  毛泽东说:“咱们的孩子耽搁一下不要紧,咱们自己可以在家里帮他们补补课,可农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连大字都不识,没有老师怎么行啊?!”

  江英说:“我安排一下,就去吧。”

  毛泽东说:“可能辛苦些,你要有思想准备,除了当孩子王之外,你还要兼任枣园乡政府的文书。乡长杨成富是个文盲,你不仅要帮他当好乡政府的内家,还要帮助他学学文化。担子不轻啊!”

  江英说:“我会做孩子们的好阿姨和好老师的。乡政府的文书工作,我怕是难以信任。”

  毛泽东笑了笑,说:“一个人有文化就好办,明事晓理,触类旁通,是个外行也可也学成内行的。”

  江英说:“既然主席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江英会尽力而为的。”

  毛泽东说:“你会做得很好的。”

  毛泽东对钱益民说:“益民,来,给我与孩子们拍个照。”

  几个孩子欢快地站在毛泽东的周围,钱益民拿起照相机拍了下来。

  拍完照,江英说:“主席,请您为保育院题个词吧!”

  毛泽东说:“好哇!江英你还真会抓机会。”

  江英找来了笔墨纸,毛泽东欣然命笔,写下了:“好好的保育儿童。”几个大字。

  24、枣园,中央机关医务所

  来这里看病的老百姓排成了一个长队,有拄着拐杖的老年人,有抱着小孩的妇女,还有残疾人,大家都想往前靠,显得拥挤。

  此时,一个农家妇女抱着一个小孩急急忙忙从外面跑进来,她怀中的孩子几乎气息奄奄,情形十分危急。她望着长长的队伍,无奈地站在队伍的后头,头上的汗珠一滴一滴往下掉。

  毛泽东与李银桥从门口走进来,看见排着长长的队伍,眉头紧皱起来。当他看见排在队伍后面搂着气息奄奄的孩子的那位妇女愁眉苦脸的时候,毛泽东主动走向前询问孩子的病情。

  妇女哭泣着说:“不知孩子得的是什么病,几天了,因为没有钱,请不起医生。俺听说部队医院给老百姓看病不要钱,所以从老远赶来了。”

  毛泽东伸出手摸了摸孩子的头,觉得很烫,便说:“你赶快去看急诊!”,说着,就叫李银桥帮着抱起小孩往急诊室走。

  毛泽东一边走,一边对旁边排队的解释人说:“这位妇女的孩子得的是急病,请大家让她一下,让她去看急诊!”

排在队伍中一个认识毛泽东的人,主动对毛泽东说:“毛主席,我们没意见!看病也有个急缓嘛。感谢党中央机关医务所免费为我们延安老百姓看病!”

  队伍中一听这个人说,大家都齐声说:“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李银桥帮着那个妇女抱着小孩走进了里面的急诊室。

  毛泽东对排队的人们说:“我们共产党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就说这看病吧,虽然我们免费给大家看病,可是还要让大家排队等这么久,如果碰到了危急病那就很麻烦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多建几所医院,尽量让大家能就近看病!”

  一个老人说:“那就敢情好哇,免得我们跑这么远。毛主席,您真是咱们的贴心人呐,想得周到啊!”

  毛泽东来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身旁,关切地问道:“大爷,您得的是什么病啊?”

  拄着拐杖的老年人颤巍巍地说:“老了,气喘不上来,长夜咳嗽。”

  毛泽东说:“这病要防寒保暖,不能感冒。现在我们的条件还很艰苦,不能很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等抗战胜利了,我们要在延安建造很好的医院,培养高明的医生,为大家看病治病。”

  拄着拐杖的老人很感激地说:“自古种田要纳税,看病要花钱。只有共产党来了,才让我们老百姓看病不花钱,天道变了啊!”

  毛泽东笑着说:“大爷,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你要健康长寿啊!”

  拄着拐杖的老年人点着头,笑着说:“就盼着那些个好日子早点来呢。”

  25、延安南关保健药社 门前挂着“延安国医研究会”的招牌。

  李鼎铭先生正坐堂给一个年级老的农妇把脉看病。

  毛泽东从外面走了进来,他后面跟着李银桥。

  李鼎铭一见是毛泽东,马上想放下给病人的把脉,来接待毛泽东。

  毛泽东见了,马上挥着手制止他说:“你先给病人看病,不要管我。”

  李鼎铭就对里面喊道:“小杨,毛主席来了,给毛主席泡茶!”李鼎铭扭转头对毛泽东说,“主席,请您到里面坐!”

  毛泽东一边往里边走,一边说:“李先生今天用什么茶招待我呀?”

  李鼎铭先生说:“前晌,我到了西安,带回了苦丁茶,今天请主席品尝品尝。”

  毛泽东绕有兴趣地说:“为什么不让我品尝龙井茶呢?”

  李鼎铭给病人看完病,给病人开完处方,来到里面,说:“主席啊,这苦丁茶不仅是一种好茶,还是一味好药呢。”

  毛泽东笑着说:“李先生真是三句不离本行。我毛泽东就是来请教您的。说说看,苦丁茶有什么神妙作用?”

  李鼎铭笑着说:“这苦丁茶虽不及龙井高贵,也不及铁观音庄重,也不如碧螺春雅致,更攀不上毛尖的娇宠,可苦口沁心,其药效倒是不差。”

  毛泽东哈哈大笑,说:“我毛泽东倒要洗耳恭听我们的鼎铭先生的茶经了!”

  李鼎铭若有所思地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茶经》上说,此苦丁茶系南方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可通夜不眠。对主席这样操夜工作的人,这种茶大有补益。”

  毛泽东感兴趣地说:“很好啊,我过去喝的都是很普通的绿茶,还没有喝过苦丁茶。”

  李鼎铭说:“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与酒文化相媲美。主席应该关心才是。”

  毛泽东笑着说:“我们湖南有句俗话,叫:粗茶淡饭,键康无限。这些年闹革命四处奔波,逃命都来不及,哪有闲情逸致去品茶呀。我只当喝茶可以助消化,没有你那样的情致。”

  李鼎铭说:“我只是从医学的角度随意说说而已,也谈不上什么情致。”

  毛泽东问说:“鼎铭先生,你这国医研究会的会长,招了多少弟子呀?”

  李鼎铭回答说:“我把边区各县中医药工作者,成立了这个中医学术团体。”

  毛泽东说:“研究医疗技术诚然是对的。但重点还是要培养能给老百姓看病治病的好医生。我们中央机关医务所,向延安老百姓免费开放后,每天来看病的人排成长长的队哇。这说明延安的医院太少了。”

  李鼎铭说:“我们国医研究会正准备筹建一个中医院,还准备建一个函授学校,培养中医人才。”

  毛泽东说:“好哇,这个主张好哇!”停了一会儿,毛泽东又说,“不过,建一个医院还是不够,况且你这个中医院还是建在延安城里,可是乡下农村的老百姓生病还是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的。”

  李鼎铭说:“主席的意思是要我们将医疗服务送到乡下农村去?”

  毛泽东笑着说:“知我者,莫若鼎铭先生啊。我就是希望你组成医疗队到乡下去,一是开展防疫治病,济世救人,还要宣传卫生、破除迷信、再就是要改造庸医,取缔神汉。你说对不对?”

  李鼎铭站了起来,盛赞说:“主席真是忧民爱民,事事都替老百姓着想。”

  毛泽东感叹着说:“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为老百姓撑腰办事的党。共产党来到延安,如果不能帮延安的老百姓做几件实事,不能解决延安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住房问题、看病问题。那与国民党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持这样的觉悟:不为老百姓办事,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民心,我们就寸步难移。”

  李鼎铭说:“主席说得好,得民心者必能得天下,今后中国的天下必定是共产党的。”

  毛泽东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千古一理啊!”

  李鼎铭问:“主席,您的胳膊好了吗?”

  毛泽东摆了摆手臂说:“好了。还真多亏你那四服中药,更多亏了你的高明医术。”

  李鼎铭说:“病者靠医,医者靠药。还是靠药物的功效。”

  毛泽东忧虑地说:“现在的西药很难买到,中药治病又缓慢,要是打起仗来,不能及时救治伤病员,是个问题啊!”

  李鼎铭说:“我在西安有几个熟人,我打算让他们通过地下渠道购买些西药,运到延安来。”

  毛泽东很高兴地说:“这就是统一战线的好处啊。这样的事情,你出面办就方便多了。我们共产党就是需要很多像你这样热心的人士才好哩!”

  26、延安自然科学院窑洞

  毛泽东带着钱益民与李银桥来到了这里。

  副院长郝笑天(四十多岁,戴着近视眼镜)和乐天宇,忙出来迎接。郝笑天说:“毛主席,您怎么来这里了?”

  毛泽东风趣地说:“我来你们自然科学院是搬救兵的!”

  郝笑天一听,马上表态说:“您是要我们上抗日前线打日本鬼子,好哇!我们早就盼着哩!”

  毛泽东脸色严峻地说:“现在有一件比打日本鬼子更紧急的事情需要你们自然科学院的同志去做!”

  郝笑天有些疑惑,问:“什么事必打日本还紧急呢?”

  毛泽东故意不回答,问:“你说还有什么事情比打日本更重要的呢?”

  郝笑天沉思了半天,突然感悟地说:“哦,我明白了,是吃饭问题!对不对?”

  毛泽东笑着说:“你说是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

  乐天宇连忙点头说:“是,是!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红军几万人一下子来到了陕北延安,老百姓种的粮食都不能供自己吃,哪有粮食来供养我们呢?所以,你要赶快组织几名同志成立一个考查队,对陕北的地理条件作个全面考查,还要找一找这里还有哪个地方可以开荒种粮食,我们军队将士要自己开荒种粮,自力更生。”

  郝笑天马上表态说:“我和乐天宇明天就组织几个人一起到城外去,把陕北周围地区的森林、气候、地质和土壤等情况全面调查摸底。”

  乐天宇满有把握地说:“请主席放心,我们保证找到一个能种粮食能养鱼的江南鱼米之乡。”

  毛泽东笑着说:“好像你们早已看好了一块风水宝地一样,你们这样有把握?”

  乐天宇说:“报告主席,我们延安自然科学院一来延安,就已经动手调查了。据我这些天的跑动,有一块好地方完全可以开荒屯粮。”

  毛泽东忙问:“什么地方?”

  乐天宇回答说:“南泥湾!”

  毛泽东重复着疑惑地问:“南泥湾?哪个地方真能种粮吗?”

  乐天宇幽默地说:“那还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呢!”

  毛泽东又问:“那里既然是一块可以开垦的好地方,可为什么这么多年人们没有开发呀?”

  乐天宇回答说:“这就不大清楚,或许还有其他原因吧。”

  毛泽东嘱咐说:“天宇呀,你是有心人哇!麻烦你再带几人,还详细作一番了解调查,‘要知上山路,需问砍柴人’。你们到那里后,要多找些老百姓,听听他们的意见,特别要听听老年人怎么说的。看到底这个南泥湾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没有开发。”

  郝笑天主动请求说:“我明天喝天宇一起去。”

  毛泽东很感性高兴地说:“你们自然科学院工作已经做到前头去了,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真正为我们找到一块江南的鱼米之乡。”

  27、延安枣园乡政府 春节前一天

  毛泽东带着钱益民和杨起荣等人来到枣园乡政府,乡长杨成福和乡里几位年长的老人急忙出门迎接。

  毛泽东加快了脚步,笑着走向前与大家一一握手问好,并说:“我向各位乡亲父老拜年了!”

  杨成福忙说:“论理,我们应该向主席您拜年才对!”

  毛泽东摆着手,说:“没有这样的理吧!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哪有儿子不向父母长辈拜年的道理?”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家簇拥着毛泽东走进窑洞里坐下。

  一位长胡须老人说:“毛主席屈尊寒窑,让寒窑生辉,让我们过意不去啊!”

  杨成福的婆姨给毛泽东等人泡了茶。

  毛泽东喝着茶,品味地说:“嗯,这茶不错,蛮清香的。”

  杨成福的婆姨说:“这是咱山里的土货,让主席您见笑了。”

  毛泽东笑着说:“本土的好啊!我们湖南有句俗话,叫:粗茶淡饭,键康无限。”

  杨成福的婆姨说:“主席喜欢喝,赶趟我让主席带些回去。”

  毛泽东说:“在这里喝点是可以的,要你们送我茶叶,我就不能啊!今天第一件事是给大家拜年,第二件事是征求大家对当前工作的意见和看法的。”

  大家听毛泽东这样一说,都唱起了赞歌。一位老人说:“边区军队兵强马壮,抗战形势大好哩!”

  毛泽东摆了摆手,说:“今天我们不说这些好听的,要说点刺耳的!”

  杨成福则说:“军队的官兵经常帮助老百姓办事干活,军民团结鱼水情深啊,党中央和老百姓心连心嘞!”

  毛泽东站了起来,摆了摆手,说:“不不,我今天来,不是听大家唱赞歌的,大家不要一味往我们的脸上贴金嘛,要帮助我们去掉脸上的灰烬才对。大家要谈我们不足的地方,谈我们的缺点和错误。”

  在场的人一下子都发愣,面面相觑,不知谈什么是好,显得十分拘谨。

  毛泽东看着大家,知道他们有顾虑,不便启齿,就引导着说:“你们不要有什么顾忌。我们共产党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的,指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都是要大多数人开心满意,复核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欢迎。”

  毛泽东坐下了,环视周围的人,恳切地说:“如果听不到你们的心里话,得不到你们的批评帮助,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不了解你们的希望和要求,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我们的决策就会出现偏差和失误。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呀?”

  大家听了毛泽东的话,都点着头,认为说得好。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说:“毛主席啊,您这番话可真中听。自古以来,那一朝的达官显宦不愿意听老百姓为他们歌功颂德的话呢,又有几个帝王愿意别人挑他的不是呢?!可唯独您毛主席偏偏爱听老百姓的批评意见。世道真是变了啊,共产党真是不一般哇!”

  毛泽东鼓励大家说:“共产党是为老百姓办事的政党,你们拥护她,就要帮助她键康强壮,不能让她身上长出毒瘤了,再喊要动手术。那事就太晚了。所以,大家要敞开思想,无拘无束地向我毛泽东提意见,向每一个共产党员提意见。”

  这时,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说:“要说问题嘛,就是从红军部队来到咱陕北,征用的公粮太多了点,咱有些老百姓确实是负担不起。”

  杨成福反驳这人说:“战士们在前方拼命打日本鬼子,咱在后方贡献点粮食还不应该吗?!”

  毛泽东对杨成福说:“你是乡长,你不能压制群众的讲话。”接着,毛泽东鼓励大家继续说话提意见。

  一个四十多岁的婆姨,说:“关键的是种粮食问题。照我说,军队的男人们不打仗的时候,也跟咱一起下地种种庄稼,这样可以多生产粮食。”

  毛泽东一听,马上站起来,夸奖地说:“你这条意见好!这叫做‘一边生产,一边打仗’,这条建议很不错嘛!”

  毛泽东绕有兴趣地问:“你们知道那个南泥湾,这么大的一个地方,你们为什么不去开垦中庄稼呢?”

  一个老人忧虑地说:“咱这块黄土地啊,土地贫瘠不载肥,还怕干旱。那个南泥湾啊,土地是肥沃,可就怕旱老虎!”

  毛泽东又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呢?”

  有人说:“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加强田间管理,增大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毛泽东很有兴味说:“这些我们都可以做得到。但是,老天如果不下雨,干旱怎么办?”

  大家一时回答不上来。

  毛泽东就问:“打井,可不可以解决水的问题?”

  长胡须老人说:“不成。咱陕北地表水太深,一般地方是打不出水来的。”

  毛泽东眉头紧锁,不时用笔在本子上写着内容。

  长胡须老人掐着手指,论算了一下,很坚决又说:“今年陕北不会有干旱现象!”

  毛泽东很认真地问:“老大爷,你这是什么算法?能推算明年陕北风调雨顺呢?”

  长胡须老人,很有经验地推断说:“龙年日炎炎,蛇年雨绵绵。去年农历是龙年,这里大干旱。今年是蛇年,就该雨量充足了。”

  毛泽东听了,惊奇地问:“准吗?”

  长胡须老人说:“陕北有这么一说的。”

  几人异口同声地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谚,人们都是这样传说的。”

  毛泽东笑着说:“要是这谚语不准怎么办?谁负责?”

  问得大家一片笑声。

  长胡须老人笑着回答道:“老天爷负责!”

毛  泽东哈哈大笑起来,说:“看来老天爷是不会那么绝情的,今年咱陕北延安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头。”

  接着,毛泽东在杨成富的带领下,来到几户老百姓家里,实地看了老百姓的生活情况,也听取他们对当前负担问题的意见。憨厚的百姓真实地将生活状况告诉了毛泽东。

  28、杨成富家的窑洞

  毛泽东一行三人跟着杨成富来到这里。杨成富八岁的儿子从窑洞里跑了出来。

  毛泽东很喜欢小孩,忙问:“小朋友,叫什么名字?”

  孩子回答说:“杨民。”

  毛泽东笑着问:“是光明的‘明’,还是人民的‘民’,写给我看看?”

  小孩摇着头,不知道写。

  毛泽东就问杨成富:“你们家小孩的名字,到底是人民的‘民’,还是光明的‘明’?

  杨成富一时很尴尬,说:“不怕主席笑话,咱没念过书。”

  毛泽东惊讶地问:“你家小孩也还没有上过学?”

  杨成富说:“咱枣园乡还没有学校,到哪里去上学呀?”

  毛泽东当即表态说:“我回去同中央办公室的同志商量一下,让他们派个老师来,怎们样?”

  杨成富激动地说:“那我就代表孩子们衷心感谢主席了!”

  毛泽东笑着说:“你自己也要学文化呀,当乡长没有文化可不行呀!”停了一会儿,毛泽东认真地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败敌人的!”

  杨成富说:“我一定从明儿个起,跟我儿子一样,甘当小学生!”

  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这话说得好。我们共产党员就是要甘当老百姓的小学生,虚心向他们学习。”

  29、边区政府大礼堂 悬挂“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动员大会”的会标

  这里正在召开边区党政军干部大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讲了话,他说:“现在我们要积极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全党全军和边老百姓都要大力开展大生产运动,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用一边生产,一边打仗的方式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夺取抗战的胜利!”

  毛泽东的讲话迎来了一片掌声。

  画外音:1939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根据民众的批评意见,决定开展大生产运动,并向全党全军发出了“精兵简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

  30、毛泽东的窑洞

  朱德来毛泽东住处推荐让王震德59旅去南泥湾开荒种地的事情

  31、黄土山坡上 毛主席自己在山头开荒种地

  画外音: 此后不久,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向边区党、政、军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要求人人参加生产,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发生在1942年那影响很大的“大生产运动”,便由此诞生了。

  1、 春节 吴家枣园

  清早,吴满有与儿子吴凌旭(奶名狗娃,18岁,中等身材,长得很结实)在猪栏里将一头三百多斤重的猪捉住,邻居吴大山也在帮忙抓住猪的尾巴,吴满有抓住了猪的两只耳朵,吴凌旭帮着  捉住了猪的两只脚,三个人忙过一阵后,才将猪宰杀。

  吴大三一边使劲抓住猪尾巴,一边问:“满有,你们家杀这么大一头猪,肉吃得完吗?能不能赊个五斤肉给我过新年。”

  吴满有笑着说:“大山兄弟,实在是对不住了,这头猪,我自己都不会留一两肉的。”

  吴大山惊奇地问:“怎么?全部卖掉换钱?”

  吴满有说:“我换什么钱,我要给毛主席他们送去。”

  吴大山说:“你就自己不留一点点肉过新年?”

  吴满有说:“中央办公厅的领导这么多人,恐怕这头猪还不够用呢!我怎能还留肉呢?”

  吴大山说:“嗯,那也是。”

  吴满有说:“大山兄弟,你就不要怪我不给你面子了。”

  吴大山笑着说:“你自己都没有留,我还能有什么意见呢!”说着,他走进吴满有家里面去洗手,见吴满有的妻子正在做糠窝窝,吴大山大吃一惊,说:“嫂子,今天是新年初一,你怎么还做糠窝窝吃?”

  吴满有的妻子说:“节俭一点,不碍事。”

  吴大山说:“大嫂,谁不知道你们家交的公粮占全村的一半多,满有大哥每年还帮助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交纳了一石麦子和一石小米。难道你们家没有粮了?!”

  吴满有妻子忙说:“家中仓里粮食是有的,但还有防备着天灾和打仗啊!不能把粮仓都吃空啊!”

  吴大山很感动说:“大嫂,满有大哥这个边区特等劳动英雄真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啊!”

  2、通往延安的山路上

  吴满有与儿子吴凌旭用土车子推着猪肉在路上走着,迎面遇到两个熟悉的老乡。

  一个问:“满有哥,咱在路上给您拜年了!你这猪肉多新鲜,是往那儿卖?能不能让我买几斤?”

  另一个也说:“满有哥,过年好!这大新年的,您就推着猪肉往市场去卖?也给兄弟我买几斤,行不?”

  吴满有有些气喘,儿子吴凌旭说:“两位大叔,新年好!我们家这猪肉不是上市场卖的,是送人的!”

  一个老乡吃惊地问:“拿这么多肉送人?这是一个什么大户人家呀?”

  吴满有笑着说:“那可是咱中国最大的大户哩!”

  另一个又问:“是谁啊?咱延安有这么个大户吗?”

  吴凌旭也笑起来了。

  吴满有说:“如今的共产党,你说,算不算咱中国最大的大户?”

  说得两个老乡哈哈大笑起来,一个说:“原来满有兄是给中央政府机关送肉啊!嗯,中!中!中!满有兄到底是边区的特等劳动英雄,比俺们就是想得周到些!”

  吴满有说:“二位兄弟对不起了!今天俺推的这猪肉不能卖给你们了。改日,等新猪出槽了,俺再宰杀几只,让大家来尝尝鲜。”

  二人走了。吴凌旭和吴满有继续往前走着。吴凌旭一边走,一边说:“大,咱们这样一路走过去,会遇到很多熟人的,都这样回答他们的询问吗?”

  吴满有很得意地说:“对!我这也是宣传嘛!让大家也学学我吴满有,多想想咱们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多想想咱们的八路军将士!”

  吴凌旭说:“大,毛主席、朱总司令是咋样的?”

  吴满有微笑着对儿子说:“高大呗,慈祥呗,亲切呗。”

  吴凌旭不满足地问:“就这么些?”

  吴满有说:“等会儿到了枣园,我带你去拜见毛主席,你见着就知道了。你可要给他鞠躬行礼拜年的啊!”

  吴凌旭没有做声了。山路上发出车轮辗着沙石的声音。

  3、延安 中央办公厅院子

  吴满有父子推着一车猪肉进入办公厅院子。刚将车子放下,恰好遇见毛泽东。

  毛泽东笑着问:“吴满有,我还说要去你那儿拜年呢,你这就来了!”

  吴满有说:“哪能让主席跑山路,去我那山旮旯呢。我领着儿子向主席拜年来了,顺便送点肉给主席您和朱总司令打打牙祭。”吴满有忙叫儿子吴凌旭给毛主席鞠躬行礼。

  毛泽东望着吴满有推着的一大车肉,说:“这大新年,你咋把一整头猪都送过来呢?也该留点猪杂给孩子们打打牙祭呀”

  吴满有说:“八路军将士在前方杀鬼子,春节还不知道吃什么呢?您和朱总司令指挥千军万马,这样动脑用神,不吃些肉,那可不行!”

  毛泽东说:“你杀了一头猪,连个猪下水都没留给自己,全部送给我们吃。这很让我毛泽东感动,也让我心不安呢。”

  吴满有忙问:“主席何出此言?”

  毛泽东说:“你吴满有是这样赤胆忠心为共产党,为八路军将士着想,我毛泽东心里过意不去啊!我们为老百姓做的事情太少了!”

  吴满有说:“主席您大可不必这样自责,支援抗战,打垮日本鬼子,我吴满有不能上战场,只能用种粮食,养猪羊牛来支援。这大过年的,你们都是离乡背井来到陕北,莫说是送一头猪,就是送上十条牛也是应该的。”

  毛泽东说:“有你吴满有这样的好百姓、好人民支持,我们还怕小日本吗?抗战很快就会取得胜利的!”

  吴满有说:“还是靠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靠八路军将士,我们老百姓只能助助阵,壮壮威。”

  毛泽东说:“助阵呐喊壮威就是力量,没有老百姓的力量支持,没有人民的力量支持,那一个政党都不能取得抗战胜利的!”

  毛泽东邀请吴满有父子到自己的窑洞去,起初,吴满有有些推辞,毛泽东笑着说:“今天是大年初一,还不到春耕时节嘛,我们要好好聊聊。”

  吴满有和儿子就跟着毛泽东出了办公厅院子。

  三人一边走,一边说着话。

  毛泽东问吴凌旭说:“叫什么名字?”

  吴凌旭回答说:“吴凌旭。奶名叫狗娃。”

  毛泽东笑着说:“凌旭,这名字取得好,旭日东升,凌驾天宇,有气势!比我毛泽东的名字好听。”

  吴满有忙说:“狗娃的名字岂敢与主席的名字相提并论?”

  毛泽东忙摆了摆手,说:“天底下的人名都一样,都是一个符号,没有贵贱等级之分的。”说完,就拉着吴满有要到他家里去做客。

  毛泽东又问吴凌旭:“多大了?”

  吴凌旭回答说:“十八岁了。”

  毛泽东很高兴地说:“好哩,你与我的儿子同龄。明年我儿子回来,我就让他与你交个朋友,怎么样?”

  吴满有谦卑地说:“这恐怕不般配,咱狗娃从没见过世面,说个话都脸红。怎么敢与您的公子结攀!”

  毛泽东显出很生气的样子,说:“满有,你这样说就见外了。俺和你是朋友,咱们的儿子就不能成为朋友吗?!”

  吴满有忙回答说:“当然是朋友!”

  毛泽东说:“这就对了嘛!明年岸英回来,我就把他送到你那里去,让他参加劳动锻炼,也接受你对他的教育。”

  吴满有说:“咱种种庄稼,养养猪羊牛什么的,还行。可要咱教育孩子,那就会折杀我的。”

  毛泽东笑着说:“你太谦虚了。你是一个大有学问的人,既然庄稼种得好,教育人肯定也是很不错的!

  4、枣园 毛泽东住的窑洞

  吴满有和儿子吴凌旭走进毛泽东住的窑洞。毛泽东让他们坐下。吴凌旭看到窑洞里的摆设这样简朴,大吃一惊。

  警卫员李银桥给他们父子俩倒了开水。毛主席拿出红枣与花生来招待他们。

  毛泽东说:“这新年初一,没有什么招待你们父子,吃点红枣和花生吧。”说着,毛泽东抓起一把红枣放进吴凌旭的手上后,又抓了一把给吴满有。

  吴满有接过红枣,说:“主席自己吃。”

  毛泽东高兴地问:“满有哇,听说你们家交纳的公粮竟是全村的一半还多,今天把你种粮食的丰收经验给我讲讲看。”

  吴满有谦虚地说:“俺那有什么经验,俺只不过是多费了点心思而已。”

  毛泽东认真地说:“这‘心思’就是经验嘛。你要详细说,要把你的种植经验推广,让所有的庄稼人家都学着你的这种‘心思’。”随即,毛泽东又说,“不要急,你可以想想,把它们归纳成几方面去讲。”

  毛泽东坐在那张旧式桌子上,铺好了纸,拿着笔,准备记录。

  吴满有总结性地说:“要说这种庄稼嘛,第一就是要选好种子,第二就要整好土,第三就要施好肥,俗话说:‘庄稼是朵花,全靠肥当家’……”

  毛泽东一边记下了这几句话,并插言说:“你这话就说得很好哇,很通俗,还押韵哩。”

  吴满有继续说:“合理密植也是庄稼种植的一个关键问题。”

  吴凌旭时而望着父亲,时而望着毛泽东,他对毛泽东问父亲的话感到有些惊讶。

  毛泽东问:“怎样才叫合理密植?”

  吴满有说:“像玉米,一般采用扣种法,铲地时开苗,株距八寸,行距亦为八寸,垧保苗为15000~18000株。而我采用人工间苗,株距六寸或七寸,垧保苗25000~40000株。如果人手多,采用平翻起垄按种法,把株距缩小到五寸双株或四寸单株,垧保苗可以增加到50000~60000株。而高粱铲地时开苗,株距在三寸~四寸,垧保苗30000到35000株。如果人手够。可以用人工间苗,留拐子苗,垧留苗可以增至50000株左右。”

  毛泽东听了非常赞赏地说:“这就是你吴满有种植成功的经验嘛,这样先进的经验为何不去推广呢?”毛泽东记下后,站了起来,来到吴满有身边,紧紧地握住吴满有的手,说,“非常感谢你给我传经送宝,如果今年开春全边区都采用你的密植技术,产量肯定要翻番的!”

  交谈完这个话题,毛泽东又问:“现在老百姓对共产党边区的政策有什么意见?”

  吴满有说:“老百姓非常拥护边区政府的政策。”

  毛泽东连连摆着手,说:“满有,咱不要听你的好话,你今天就要把老百姓的真话掏给我听。”

  吴满有笑着说:“要说意见嘛,早些年对征收公粮任务过重有些反应,自从开展大生产运动以来,粮食丰收了,意见就少了。”

  毛泽东又问:“老百姓对边区共产党的民主选举、干部作风,还有农村的乡风问题,你听到什么,见到什么,都要说给我听!”

  吴满有稍微回忆了一下,说:“三三制选举,老百姓非常拥护!要说问题,二流子的赌博恶习有些地方还在泛滥;另外,有些不法商贩贩卖毒品在延安周边地区也有苗头,城镇里的妓女也还有!”

  毛泽东说:“你的眼睛是火眼金睛啊,看出了问题,看到了要害。这些恶习确实还存在,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虽说我们不能一下子彻底铲除,但我们必须遏制它!”

  画外音:一个普通老百姓所反映的这些问题,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注意。在尚未进入中南海时,毛泽东就命令罗瑞卿在北京禁娼,毛泽东说:“新中国不允许娼妓泛滥,黑道横行!”毛泽东带领人民禁黄、禁毒、禁赌,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闪光的亮点!

  谈完话,毛泽东看见吴凌旭的眼睛总是盯着自己手上那支自来水钢笔,便笑着对他说:“狗娃仔,你是不是很喜欢钢笔哇?好,今天到我毛泽东家里做客,没什么东西送给你,这支钢笔就权当礼品送给你!”

  吴满有忙谢却说:“主席的钢笔要写大文章的,咱狗娃子不能要!”

  毛泽东笑着说:“送给咱们的狗娃,让他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锦绣文章,不是更好吗!”说着,将笔送到吴凌旭手上。

  吴凌旭接过笔,忙向毛泽东鞠躬致谢。

  5、毛泽东住的窑洞

  干部章明高来到毛泽东的住处,向毛泽东请示说:“主席,我要下乡去搞调研,请问您还有什么指示?”

  毛泽东突然想起了他替伍兰花翻案的事来,就吩咐说:“你路过傻村,去看看那位要让雷打死我的伍兰花。看她现在的生活好了没有,还让不让雷把我打死呀!”说完,从桌子里拿出五块银元给章明高,并嘱咐他说,“就说这是我毛泽东感谢她武兰花敢于讲真话的。”

  章明高接过银元放进袋子里,笑着说:“我保证完成任务!”

  6、傻村村头

  武兰花背着锄头往地里干活,一边走,一边唱着:“莲花生在水里头,毛主席在咱心里头;百灵子过河沉不了底,忘了娘老子忘不了你……毛主席是咱的大救星,比太阳的光辉还要明。”

  几个婆姨走过来,见她如此欢快,就凑过来,故意逗问她:“兰花,你过去不是骂过毛主席,要雷打死他吗?现在咋又歌颂他呢?”

  武兰花说:“过去是俺糊涂,不懂事情。现在俺明白了,毛主席才是咱老百姓的大救星,雷打不死他的,五百蛮雷也打不死他的!”

  几个婆姨笑着走。,

  几个老汉走过来,武兰花对他们说:“毛主席才是咱们老百姓的大救星,雷打不死他的,五百蛮雷也打不死他的!”

  几个老汉听了都笑了,武兰花自己也笑了。

  7、傻村 武兰花住的窑洞

  武兰花一家正在吃饭,三个小孩很听话地在桌子上吃着小米饭,桌子上还有辣椒炒鸡蛋和蔬菜。

  章明高走进来时,三个小孩好奇地望着张明高。武兰花有些惊疑。

  张明高问:“你是武兰花吧?”

  武兰花忙起身,回答说:“是,八路军干部同志,您是?”

  章明高自我介绍说:“我是毛主席派我来看你来的。我叫章明高。”

  武兰花低下头,自责地说:“是我对不起毛主席,还骂了他。可毛主席他不计较我!”

  章明高说:“毛主席可挂记着你呢!”说完,掏出五块银元给她,说,“这是毛主席送给你的!”

  武兰花推辞说:“我怎么也不能接受毛主席的钱呀!”

  章明高说:“毛主席说,这是他对你敢于讲真话的奖励,钱不多,可你一定要收下!毛主席很感谢你!”章高明将钱放到了桌子上,随即又问,“你们家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武兰花说:“现在的日子好多了,我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吃,政府免了我家的一切税,还派了互助组,帮我种地。毛主席是我的救命恩人呐!”

  章明高说:“你的情况我会向毛主席汇报的。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武兰花忙跪下,磕头说:“感谢毛主席!他毛主席是让雷打也打不死的!”

  明高望着她的神态,笑了。他将她扶起,说:“毛主席知道你现在的情况很高兴的。”说完,走了出去。

   这位干部几个月后回来,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专门汇报了伍兰花一家的情况,他说:“伍兰来到花一家现在的日子好多了,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吃,政府免了她家的一切税,还派了互助组,帮她种地。她呀,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逢人就说毛主席是让雷打也打不死的!”

  1、延安机场

  一架小型民航机降落在延安机场。

  毛岸英从机窗走下来。毛泽东走向前,喜出望外,一把紧紧抱住离别了十九年的儿子毛岸英。

  毛泽东端详着儿子,说:“你长高了。”

  父子俩一边走,一边说话。

  毛岸英说:“爸爸,你瘦了。”

  毛泽东笑着说:“你从来还没有见过你爸爸,你怎么知道你的爸爸瘦了呢?”

  毛岸英说:“在我的心目中,爸爸您的形象总是高大魁梧,健壮的。”

  毛泽东说:“那是你的想象。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都是四处奔波,颠沛流离,危机四伏,生存都成问题,能活下命来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还能身宽体胖的吗?”

  随同毛泽东前去的李银桥赶忙将毛岸英的行李搬到了吉普车上,毛泽东与毛岸英坐上了车,汽车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行驶着。

  在车上,毛泽东说:“你在苏联的马列主义大学毕业了,可你在中国的劳动大学还没有毕业。你要做好准备去农村劳动锻炼的准备。”

  李银桥说:“主席,你儿子刚从苏联回来,你怎么就想到要让他到农村去呢?”

  毛泽东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老百姓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还是我们良师益友。你们年轻人都要多向他们学习、求教才对。”

  2、中央机关食堂

  食堂分着两边,一边是机关干部的小食堂,吃的是中灶,有中央的领导同志在这里就餐;另一边则是职工、战士、家属的食堂,吃的是大灶。

  毛岸英在办公厅的一位同志的陪同下,准备到小食堂吃饭。

  毛泽东恰好也来就餐,他看见毛岸英将要去小食堂那边去,就说:“岸英,你妹妹李纳从小就吃大灶,你这么大了,还要我提醒吗?”

  毛岸英听了,马上就转身直接向大灶吃饭去了。

陪同去的那位同志连忙想拉他,都没有拉住,感叹地说:“毛主席对他的儿子是如此严格,真是个好领袖啊!”

  3、元宵节,延安街头

  几支有舞龙灯的队伍在延安街头舞着龙灯,周围聚集着很多观看热闹的人,更多的是年轻人、小孩和老年人。

  毛泽东与毛岸英走过街头,毛岸英不时驻脚想观看舞龙灯。

  毛泽东对他说:“今天我们要去吴家枣园向老百姓拜年,时间不早了,得赶紧去。”

  毛岸英说:“爸,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看过舞龙灯呢!”他不时依恋地回头,很有兴味地看着那些舞龙灯的人。

  毛泽东说:“舞龙灯是咱们国家的国粹哩。好,爸爸陪你观看一阵。你瞧了以后,可要给我谈谈你的感受。”

观看了一会儿,毛岸英说:“爸,一条火龙,十几个人舞,他们配合得很不错嘛。”

  毛泽东问:“就这点肤浅认识吗?”

  毛岸英认真地回答说:“当然还有。我认为,一条龙灯舞的技艺高不高,关键是那个舞龙头的人,要驾驭自如,左右逢源。”

  毛泽东点着头,微笑着说:“嗯,这还算有些眼光,看到了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抓到了主要矛盾。”

  毛岸英问:“这是父亲你的矛盾哲学思想吗?”

  毛泽东说:“这既是我从马克思那里学来的,也是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里面包含着许多矛盾。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就以舞龙灯的队伍来讲,十几个人十几个脑袋,大家虽然想的都会是要把这条龙灯舞好。但是,到底听谁的?这就是矛盾。根据一条龙的几节区段来看,只能听从龙头的。俗话说:群龙无首难飞行,就是这个问题。”

  毛岸英说:“爸爸的思想观点,就是舞龙头的人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起领导者的作用。”

  毛泽东说:“对!领导人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啊!也可以说,领导权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你看,国民党的领导者要带领全国人民走的是封建专制的道路,而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人要带领全国人民走民主自由的道路,还有日本帝国主义则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让中国人民成为它的奴隶。这里面就有几种矛盾,有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矛盾,共产党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国民党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这些众多矛盾中,你说说看,到底什么是主要矛盾呢?”

  毛岸英想了想,说:“当然是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毛泽东说:“对哇!所以,我们共产党虽然与国民党有矛盾冲突,但大敌当前,首要矛盾是如何与国民党联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这就是抓主要矛盾呵!”

  毛岸英认真地回味着父亲话中所蕴含的深意。

  毛泽东说:“好了,龙灯看完了,你对它的体会也可以过关了,咱们还是到乡村去进一步体验一下。”说着,领着毛岸青向城外走去。

  7、吴家枣园

  毛泽东领着儿子毛岸青走进了吴满有的家园。

  吴满有正在窑洞的上方一块蔬菜园里整土。

  毛泽东见了,忙说:“满有呵,怎么元宵节都不休息?我和儿子给您拜年来了!”

  吴满有忙搁下锄头,走了下来,一边说:“哎呀!主席啊,真不敢当,理当我要给您拜年的!这不折杀我了。快到屋里坐。”

  毛泽东见整个吴家大院子拾掇得很有园林气氛,很高兴地说:“满有,你的院子可以与陶渊明的桃花源媲美了。”

  吴满有憨厚地说:“主席您见笑了。我一个大老粗,不懂历史文化,这块园子都是下里巴人之地。”

  毛泽东笑着说:“你瞧,还‘下里巴人’呢!下里巴人很好啊!”

  吴满有的女人和儿子吴凌旭,还有一个男孩(杨培柱)一起走出窑洞迎接。

  毛泽东忙叫岸青向吴满有的妻子拜年行礼。

  吴满有的妻子忙说:“使不得,使不得!”她招呼毛泽东坐炕上。

  毛泽东则坐在一条模板凳子上。

  吴满有的妻子给毛泽东与毛岸青端来了茶。

  吴凌旭与杨培柱站在毛泽东的旁边,吴凌旭向毛主席行礼,并说:“毛伯伯好!”

  毛泽东指着杨培柱,问吴凌旭:“他是你弟弟?”

  吴满有说:“他是我的干儿子,叫杨培柱。”

  毛泽东把岸青介绍说:“凌旭,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弟弟,你要带好他啊!”

  吴满有说:“只要主席放心,咱一定照顾好太子的!”

  毛泽东哈哈大笑,忙纠正说:“满有,你怎么还是封建脑筋啊!我不是封建皇帝,他也不是什么太子,你就把岸青当作你的干儿子。”

  吴满有说:“好,这真是我吴满有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毛泽东一边喝茶,一边说:“岸青在你家,你不准娇宠他,他必须每天跟着你下地,你要教他学劳动,学技术。就拜托你了!”

  吴满有感叹地说:“主席,您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呐!”

  毛泽东说:“他在苏联的文化大学毕业了,可他还没有上过中国的劳动大学,这一课必须得补上。”

  吴满有对自己的儿子吴凌旭说:“狗娃子,你瞧见了吧!人家毛主席的儿子是状元,你可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毛泽东说:“你们各有长处,应该互相学习。”

  吴凌旭拉着毛岸青与杨培柱一起走出了窑洞。

  毛泽东高兴地对吴满有说:“看来,孩子们是很投缘的。”

  8、 吴家枣园 旱地

  毛岸青与吴凌旭在一起刨地。

  吴凌旭见毛岸青劳动有些吃力,就说:“岸青,你累了吧,歇歇吧!”停了一会,又说,“你爸爸也真是,把你送到这里劳动,太让你受苦了。”

  毛岸青用衣袖擦了一把汗,说:“他是要让我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体验农村的生活,更体验老百姓的生活。”

  吴凌旭一边刨地,一边说:“这样太累了你了。你歇歇吧,这块地我来刨完。”

  毛岸青还是跟着刨地,并说:“你也辛苦啊!”

  吴凌旭说:“我劳动惯了,习惯成自然嘛。可你从来没劳动过,手上起血泡了吧?”

  吴凌旭走过来,拿起毛岸青的手看,果然起了几个大血泡。吴凌旭说:“你不要干了,还干下去会出血的。”

  毛岸青说:“不要紧的。咬咬牙就过去了!”

  吴凌旭一把拿过毛岸青手上的锄头,不让他干。”

  毛岸青说:“我慢点干吧。”

  这时,吴满有走过来,很体贴地说:“岸青,手上起了血泡少干活,手多往头发上搓搓,让头上的油漫子润润手肤,不会太痛的。手握锄头不能太紧,要松活些。晚上洗完澡,我给你涂些润肤膏。”说完,就接过毛岸青手上的锄头,干起来。

  毛岸青请求说:“大伯,还是让我来干吧!”

  吴满有说:“你歇歇吧。这块地我与狗娃一会儿就刨完了。”

  毛岸青站在旁边望着吴满有非常麻利快捷的动作,羡慕地说:“大伯干活,就像拳师舞拳一样,多么娴熟!”

  吴满有笑着说:“这就是和爸爸指挥打仗、写文章一样,熟能生巧啊!我劳动了几十年,天天与锄头打交道,锄头䦆头当然成了我的‘拳棒’了。”

  毛岸青请教说:“那我什么时候才能学得像你一样呢?”

  吴满有笑着说:“你大可不必要学我。我知道你爸爸的苦心,他主要是让你体验劳动的艰辛,感情上要与老百姓贴近。我也不会让我们的岸青当一辈子农民的!”

  三人谈笑着,劳动了一会儿,吴满有对岸青说:“明儿个你带狗娃去城里吧,见见你爸爸。”

  狗娃一听,马上跳了起来,请求着说:“好哩,岸青哥,你就带我去吧!”

  毛岸青说:“爸爸没有让我回去,我不能随便回去的。”

  吴满有说:“你就说,我吴满有叫你回去的。”

  吴凌旭也帮腔说:“对,我也说,是我老爸让我带你回延安的。”

  毛岸青说:“那好吧,明天就陪狗娃一起去。”

  9、延安枣园 毛泽东住的窑洞

  毛岸青与吴凌旭两个人手里提着红辣椒、茄子和西红柿等蔬菜走进来。见了江青,毛岸青与吴凌旭主动称呼了她。

  毛泽东正在里屋写文章。江青见毛岸青与吴凌旭来了,忙对毛泽东说:“主席,你的儿子回来了!”

  毛泽东说:“刚去多久,就回来?”

  毛岸青走进来,说:“爸爸,我去吴家枣园,已经快一个月了。”

  毛泽东问:“是吗?我感觉好像没几天似的。”

  江青说:“你总是忙于开会议、发电报、看文件、写文章,当然感觉不到。”

  毛泽东笑着说:“难怪古人说,‘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逝者如斯夫!”

  吴凌旭说:“毛伯伯,难道您不欢迎我们来吗?”

  毛泽东一听,忙站了起来,说:“啊,还带来了小客人。好,欢迎青年朋友吴凌旭来我们家做客!”

  江青笑着说:“你们今天好运气,这里今天晚上有文艺演出,可以看看戏。”

  毛泽东严肃地说:“狗娃可以留下来看,岸英要回吴家枣园。”

  江青说:“两个孩子一起来的,咋不让一起看完戏走呢?”

  吴凌旭也说:“毛伯伯,你就让岸英哥哥和我一起看完戏再走吧!”

  毛泽东说:“那可不行,这是纪律。岸英他是‘劳动大学’的学生,是学生就不能离开学校在外面过夜的。”

  毛岸英说:“狗娃,你留下看戏,我吃完中饭就走!”

  吴凌旭说:“那我也不看了,咱一起走!”

  毛泽东笑着说:“狗娃,你可以看的。你还没有看过戏呢!”

  10、吴家枣园 傍晚

  毛岸英一个人从山路走来。

  吴满有正在窑洞脑畔上向阳的地上培育辣椒。红红的辣椒挂在辣椒树上,非常鲜艳美观。他见只有毛岸英一个人回来,就问:“岸英,怎么你一个人回了?狗娃呢?”

  毛岸英一边走来,一边说:“狗娃让我爸爸留着看戏了!”

  吴满有笑着说:“哈,你爸爸真有意思,留着狗娃看戏,让你回来。他这是唱的是那门子戏?”

  毛岸英说:“他演的是‘关城门’,要让我不能留恋城市生活!”

  吴满有说:“这种做法要不得的,明儿个我去向他提意见。”

  毛岸英说:“没有用的,他不一定听你的。”

  吴满有说:“那可不一定。我是老百姓,每次他都要我讲真话,我讲真话,他就会听。”

  毛岸英见辣椒长得喜人,就问:“吴伯伯,这块辣椒为什么长得这么好呀?”

  吴满有笑着说:“这块辣椒专门是为你的爸爸种的!”

  毛岸英问:“你为什么要专门种这样一块地辣椒呢?”

  吴满有说:“你爸爸最喜欢吃辣椒,还有一套辣椒理论呢。”

  毛岸英说:“是不是‘不吃辣椒的人不是真正的革命者’?”

  吴满有笑着说:“对哇!你爸爸这种辣椒革命理论真新鲜,所以,我专门选择了这块向阳地,辣椒就是要太阳晒哩!还有……”

  毛岸英问:“你种辣椒还有什么窍门?”

  吴满有说:“你那天晚上解手,看见我晚上挑水,问我挑水到窑洞脑上干吗?我告诉你,就是夜晚为辣椒‘加餐’呢。”

  毛岸英大吃一惊,问:“这种辣椒还有这么讲究呀?”

  吴满有笑着说:“庄稼是朵花,要费时工去侍候着呢。就说施肥吧,这块地里的肥料全部是鸡粪,还有油菜饼枯,这两种肥料让辣椒长得又长又光亮,味道鲜辣。”

  毛岸英赞美着说:“难怪您被评为全边区的特等劳动英雄呢!”

  11、延安枣园 毛泽东住的窑洞

  吴满有挑着一担蔬菜来到了这里。菜筐里有南瓜、西红柿、辣椒和茄子等。

  毛泽东见了,很高兴,他从筐里提起一串辣椒,仔细地瞧了一瞧,夸奖地说:“只有吴满有种的辣椒才是正宗的,格外光亮鲜辣……”

  吴满有眉宇间洋溢着喜悦,说:“主席过奖了。”

  毛泽东又看了看其他蔬菜,笑着说:“满有啊,看来你不仅会种庄稼,还是种蔬菜的能手,你要把种植蔬菜的经验也传授给其他农户,让他们也种出这样的好蔬菜来。”

  吴满有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做到。

  毛泽东说:“满有啊,过几天就是你的五十岁生日,林伯渠、高岗、汪东兴他们回亲自去给你祝寿。我呢,有事情走不开,我今天就给你写个条幅。怎么样?”

  吴满有说:“主席这么忙,还记得我的生日,真是让我接受不起啊!”

  毛泽东说:“你记得我毛泽东,我能不记得你吗?礼尚往来嘛!”说着,就叫李银桥磨墨、铺纸。

  毛泽东大笔一挥,写成了“天下有名”四个大字。

  吴满有接过毛泽东的题词,感激不尽。

  12、枣园窑洞

  罗瑞卿送来一份《情况通报》,上面醒目地写着:张思德同志逝世。毛泽东的目光聚焦在“张思德”三个字上,眼前幻化成两段回忆:

  其一、当时毛泽东的汽车陷在了冰窟窿时,路过此地的张思德主动帮助砸冰、垫石,毛泽东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叫“张思德”,毛泽东对他的“思德”二字解读的镜头。

  其二、在庙沟(枣园后沟里)盖大礼堂时,张思德不顾一切抢向前用自己的肩膀顶住将要往下滑的大梁,使战友免遭砸伤,而他两眼充血,倒在地上。毛泽东立即派人去枣园找医生,并让战友抬到自己的窑洞,中午,张思德在毛泽东那儿吃饭,毛泽东与他谈了许多话的镜头。

  毛泽东看了这则消息,心情非常沉重,对罗瑞卿说:“张思德十个好同志,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好同志,我们要为他开个追悼会,今后村子里死了人,都要开追悼会。用这样的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都团结起来。”

  画外音:毛泽东同志亲自参加了张思德同志的想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讲话,这就是那篇著名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为人民服务》。

  11、吴家枣园 夜晚

 毛岸英因为白天劳累,傍晚又洗了凉水澡,至晚上突然发高烧,头上冒汗,昏迷不醒,口吐白沫,气喘吁吁。

  吴满有一见,不顾一切,连忙呼喊着弟弟吴满旺,儿子吴凌旭和干儿子杨培柱四个人背起毛岸英往延安中央医院赶。

  一路上,四人轮流背毛岸英。山路上一点微弱的火光在游动,那是吴满有他们用麻杆点燃照明道路一步一步前行。

  12、延安中央医院急诊室

  吴满有他们四人气喘吁吁地将毛岸青背进了医院。

  值班医生马上给毛岸英做了诊断,吴满有四人提着心守护在毛岸英的身旁,吴满有询问医生:“怎样?医生!”

  医生说:“幸亏你们送来得及时,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吴满有揩着脸上的汗珠,望着有些好转的毛岸英,说:“老天保佑岸英你平安无事!”

  江青赶到医院,见毛岸英神情自然,脱离了危险,对吴满有说:“感谢你们!主席开会还没回来。我替他谢谢你们!”

  吴满有说:“这孩子很要强,劳动非常认真,要他歇歇,他都不肯。”

  江青说:“多谢你们的照顾。让岸英在你们那里,主席很放心!”

  3月12日,一群敌机在延安上空扫射、投弹,一颗炸弹落在毛泽东住处不远的地方,炸弹炸掉了院里大树的一块皮。

  情况紧张,毛泽东仍在看文件,警卫李银桥拿来一块弹皮让毛泽东看,并劝毛泽东说:“主席,你一定要到防空洞里去。你瞧,敌人的炮弹是不长眼睛的魔鬼。”

  毛泽东接过弹皮,风趣地说:“嗬,这个很好,可以给咱们打两把菜刀使用。”

  1947年3月18日,敌人迫进延安南三十里铺,可以听到胡宗南部队的炮声,

  两年后的一天,一位干部要到基层去搞调研,临行前向毛泽东请示,问还有什么指示。毛泽东突然想起了他替伍兰花翻案的事来,就吩咐说:“你路过傻村,去看看那位要让雷打死我的伍兰花。看她现在的生活好了没有,还让不让雷把我打死呀!“

  这位干部几个月后回来,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专门汇报了伍兰花一家的情况,他说:“伍兰来到花一家现在的日子好多了,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吃,政府免了她家的一切税,还派了互助 组,帮她种地。她呀,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逢人就说毛主席是让雷打也打不死的!”

  释放伍兰花后,毛泽东便给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下达了指示,要他们深入群众,认真调查一下延安群众的负担问题和生活状况,并将调查情况及时报告。

  两个月后,一份来自张家村乡的调查报告,放到了毛泽东的案头上。在这份调查报告中说:1941年,张家村乡的负担,尽管比革命前的1934年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但从抗日战争爆发 后,随着政府征收公粮数额的增加,群众的负担又逐年加重。1938年,征收公粮1万石;1939年,征收公粮 5万石;1940年,征收公粮 9万石;1941年,征收公粮21万石……

  看完这份调查报告,毛泽东又找来几份自然灾害的报告。那上面有保安遭受雹灾的情况,有延安等地遭受瘟疫的情况。这几个地区灾情和疫情都很严重。望着这两份报告,毛泽东心事重重,一个劲地抽着烟。他知道,照这样下去,人民是难以生活下去的,共产党和红军也会失掉人心的。在这个严重问题面前,毛泽东经过久久的思考后,宽广的额头终于舒展开来。第二天,他命通讯员请西北局负责人高岗、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八路军留守处负责人肖劲光等同志来到枣园。毛泽东招呼大家坐下后,便把那份来自张家村乡的关于农民负担的调查报告和枪毙伍兰花的报告丢到大家面前,然后语气沉重地说:“这个请你们看看。看我们是来陕北干什么的!”

  几个人匆匆地把两份材料传阅一遍 ,他们一个个屏声敛息,谁也不说一句话。窑洞里的空气变得凝重而沉闷。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一口,终于开口说话了。他说:“不错,我们到这里来革命的……” 他又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阵,才接着说:“现在,日本军队、国民党顽固派要困死、饿死我们。怎么办?”他用目光巡视大家一圈,见没有人说话,就接着说:“我们死了不要紧,总会有人站出来革命。但人民死了谁来革命呢?”

  毛泽东又猛抽一口烟,提高声音说:“我说有三个办法:第一是革命革不下去了,那就不革命了,大家解散回家;第二是不愿解散,又没有办法,大家一起等着饿死。”说到此,他喉咙哽咽,声音发抖,稍稍停一下接着说:“第三嘛,那就是靠我们的两只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大家共同克服困难!”

高岗、林伯渠、肖劲光等同志都认为毛泽东提出的意见很好,很有价值。他们认为,只要按毛泽东提出的第三种办法去做,眼前的困难一定可以克服,人民群众的负担也可以大大减轻。

  此后不久,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向边区党、政、军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要求人人参加生产,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发生在1942年那影响很大的“大生产运动”,便由此诞生了。

  两年后的一天,一位干部要到基层去搞调研,临行前向毛泽东请示,问还有什么指示。毛泽东突然想起了他替伍兰花翻案的事来,就吩咐说:“你路过傻村,去看看那位要让雷打死我的伍兰花。看她现在的生活好了没有,还让不让雷把我打死呀!”

  这位干部几个月后回来,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专门汇报了伍兰花一家的情况,他说:“伍兰花一家现在的日子好多了,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吃,政府免了她家的一切税,还派了互助组,帮她种地。她呀,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逢人就说毛主席是让雷打也打不死的!”

经过“大生产运动”,共产党、八路军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变得丰衣足食,形势一派大好!

  29、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

  朱德手上拿着两篇文章走进来,毛泽东正在撰写文章《学习与时局》,见朱德来了,忙走出窑洞迎接。

  毛泽东说:“老总啊,你从前线回延安,听说你马不停蹄又跑到边区考察去了,收获不少吧!”朱德扬起手上的文稿说:“老毛,还真是有收获。我这次专门到南泥湾去视察了一下,我看到南泥湾这块地方可以实行‘军垦屯田政策’。我提议由王震旅长率领359旅去屯垦南泥湾。建设出一个陕北的大江南来!”朱德一边说着,一边奖手中的文稿交给毛泽东看。

  毛泽东很高兴地接过文稿,念道:“《论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参观边区工厂后对边区工人的希望》,很好!我们的总司令不愧是个前清的秀才。你这个政策很好哇!上次自然科学院的郝笑天和乐天宇两位同志专门考察过南泥湾,也说要建造一个陕北的鱼米之乡哩。好,让王胡子带着他的359旅去,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生产出粮食来的。明天咱们就召开动员大会。”

  朱德说:“我们还可以利用边区资源,开展纺毛运动,以织毛呢、毛衣等来解决军民穿衣问题。”

  毛泽东夸奖地说:“谁说我们的朱总司令只会带兵打仗?分明还是一位经济学家嘛!”

  30、陕甘宁边区政府大礼堂 ,礼堂上方悬挂着“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动员大会”会标。

  这里正在举行陕甘宁边区政府延安生产动员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延安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部分官兵和边区老百姓。

主席台上坐着中央领导,有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博古、周恩来、林伯渠、高岗、任弼时、刘少奇、董必武、徐特立、张鼎丞、王首道、肖劲光等中央领导同志。

  台下坐着的是陕甘宁边区的直属机关、边区政府和军队各界领导同志以及部分官兵与老百姓。

  会议由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主持。他说:“今天的会议主要是要动员陕甘宁边区的全体党政军干部和百姓,积极开展大生产自救运动,下面请毛泽东主席讲话,大家欢迎。”

  毛泽东站了起来,说:“同志们,现在我们面临非常严峻的困难。日本帝国主义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了经济封锁,国民党掀起了反共高潮,他们也想在物资上卡我们的脖子,企图困死我们。我们几万军队来到了陕北,来到了延安,大家每天都得吃饭,穿衣啊!而老百姓生产的粮食很有限,他们的日子也很苦啊!所以,为了粉碎日军和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封锁,我代表中央向大家发出倡导,我们要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要人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生产自救,自己解决根据地军民的吃饭,穿衣问题。……也许有人会问,我们的军队是打仗的,怎么又变成搞生产的了?这个问题,很好理解。我们的军队就是一支既能打仗的军队,又能生产的军队。自古就有边军垦荒屯粮的先例。当然,我们要抽调一支军队专门进行集中垦荒种粮食。”停了一会,毛泽东接着说,“我们还要大力开展共产主义的劳动竞赛,看谁开垦的土地面积最大,看谁耕种的土地最好,看谁收获的粮食最多,我们要树立劳动标兵,奖励劳动模范和英雄!”

  台下一片掌声。

  林伯渠说:“朱总司令最近曾到我们边区各地各工厂参观后,贡献给我们很多宝贵意见,对我们明年的生产建设是有很大作用的。现在请朱总司令讲话!”

  朱德说:“刚才毛主席的报告已经讲得很具体了。小日本不让我们活,国民党想困死我们在陕北,敌人封锁我们,那我们就得靠自己的双手,实行‘军垦屯田政策’,生产粮食,养活自己,粉碎敌人的封锁。你们说,对不对?”

  台下一片呼声:“对!”

  朱德说:“大家说得好,那我们就得赶紧行动。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使边区财政经济由半自给达到完全自给;我们还要提高技术,发展经济,巩固边区,供给战争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第三,我们还要积极开发边区资源,譬如:发展以纺织业和盐业为中心的工业生产。大家都要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开展共产主义劳动大竞赛。”

  台下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30、杨家岭,军委办公的窑洞

  朱德与王震来到了毛泽东办公的窑洞。毛泽东忙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来接待他们。毛泽东为他俩泡了茶。

  毛泽东请他们坐下后,很亲切地对王震说:“王胡子,派你带领359旅去搞大生产,你没有意见吧?”

  王震说:“民以食为天,生产粮食供养军队也是很重要的工作,我服从党中央的决定。

  毛泽东说:“这就好哇!点你这个的将,还是朱老总的智慧呢。当然,在荒芜人烟的南泥湾开荒造田,在贫瘠的土地上要种出庄稼来,这也是个硬仗啊!”

  朱德说:“主席说得对。你们的困难很多,也很大。你现在是白手起家。没有房子,你们就得自己动手挖窑洞;现在去,还没有种菜,你们只能暂时挖野菜吃;没有工具,也就要自己制造锄、铲。所以,没有惊人的毅力,是难以在荒山野岭种出庄稼的。”

  毛泽东说:“总司令说的好哇!延安南泥湾开发起来困难确实比较大。但是部队参加生产后,不仅可以休养民力,增进军民关系,还可以使指战员得到锻炼。希望你们好好搞,要充分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用大家劳动的双手,建立起革命的家务。”

  朱德说:“我考虑这块地方给你们359旅比较合适,劳动力少的单位是不易啃动的。当然,你们359旅还有担负着保卫党中央的重任,所以,你们要生产和打仗两不误。”

  王震说:“我打算采取‘农忙小训练,农闲大训练,突击生产不训练’的方针,进行军事训练,不使军队失去战斗力!”

  毛泽东夸奖地说:“这个方针好!入则为民、出则为兵。一年之后,我与朱老总还有延安的同志和老百姓,都要品尝你们饲养出来的的牛羊鸡鸭鱼肉,要吃你们359旅将士种的蔬菜,应该不会有问题吧。”

  王震说:“硬仗,苦仗,死仗也要打嘛。我保证不让党中央失望。”

  毛泽东笑着说:“硬仗苦仗倒是的,死仗就不是,要把死仗变成活仗打。这下,就看你王胡子的了!” 

  三人都笑了起来。

  欢快的《南泥湾》歌声响起。

  画外音: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359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仅从1941年  到1942年,边区共开垦荒地180万亩,增产粮食47万担。1942年,边区公营工厂发展到62个,年产土布10万匹,并能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制造武器弹药等,成为了中国革命史的一段神奇的佳话。

  31、毛泽东住的窑洞

  红军团长柳和贵来到了窑洞外面。警卫员李银桥见就走近问他:“柳团长,您今天来有什么事情?”

  柳和贵说:“我有事情求见毛主席。”

  李银桥带着柳和贵他们进来见毛泽东。

  毛泽东问:“柳和贵,好久不见了,你不是在西北战场吗?什么时候回的?”

  柳和贵说:“报告主席,我来这里是有事求主席开恩的!”

  说着,就给毛主席下了跪。

  毛泽东有些惊疑,说:“你怎么了?堂堂的红军将领,还来这些老俗套?什么事情?”

  毛泽东叫他马上起来,并吩咐李银桥给柳和贵泡茶。

  毛泽东问:“什么事情要我毛泽东开恩呢?”

  柳和贵说:“请主席开恩,让肖玉璧上抗日前线,戴罪立功!”

  毛泽东脸色沉郁起来,问道:“你为什么替他求情?”

  柳和贵说:“他是我的救命恩人呐!”

  毛泽东说:“哦?救命恩人!我知道,他在战场上确实受过很多伤,身上的伤疤有九十余处,也救过很多战友的命。但就因为他救过你的命,就赦免他的犯罪?”

  32、清涧乡的老百姓替肖玉璧求情

  毛泽东说:“我给你们讲讲孟夫子见齐宣王的故事吧。孟子去拜见齐宣王,说:“我们平时所说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是指那个国家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有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可大王您现在却没有亲信的大臣了,过去所任用的一些人,现在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齐宣王说:“我应该怎样去识别那些真正缺乏才能的人而不用他呢?”孟子回答说:“国君选择贤才,在不得已的时候,甚至会把原本地位低的提拔到地位高的人之上,把原本关系疏远的提拔到关系亲近的人之上,这能够不谨慎吗?因此,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是真正的贤才,再任用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不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考查他,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该杀,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该杀,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该杀,然后去考查他,发现他真该杀,再杀掉他。所以说,是全国人杀的他。这样做,才可以做老百姓的父母官。”说道这,毛泽东停顿了一会,又说,“我认为,孟夫子所说的就是尊重老百姓的意见,就是走群众路线,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都点着头。

  毛泽东说:“关于肖玉璧该不该杀,我看我们不妨也学学孟老夫子的办法,让清涧县的老百姓去评论说。对肖玉璧我也很伤心呐,去年我去医院看望他的时候,他瘦得皮包骨。”

(再现毛泽东去红军医院看望肖玉璧的的镜头。)

  32、延安红军医院

  毛泽东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十分消瘦,来到了医院。

  毛泽东来到病房看望住院的干部和战士。

  毛泽东来到老战士肖玉壁的病床头,见肖玉璧病得皮包骨头,很是心痛,亲切地问他:“你感觉怎样?”

  肖玉璧说:“就是头晕,心里发慌。”

  毛泽东安慰他说:“现在经济困难,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你们病人更需要营养,党中央正在想办法自救。希望你们也要克服困难啊!”

  肖玉璧点了点头。

  这时,分管肖玉璧的医生走了过来。

  毛泽东便问医生:“肖玉璧究竟患了什么病?”

  医生说:“报告主席,从外表看,肖玉璧百病缠身,其实非常好治,只要给他吃一个月饱饭就行了!”

  毛主席听了心情很沉重,便当场决定把中央特批给他的每天半斤牛奶的取奶证送给肖玉璧。

  肖玉璧推辞说:“我怎能吃主席的口粮呢?”

  毛泽东将取奶证交给了医生,嘱咐说:“请你每天清早到中央机关管理处取奶,给肖玉璧补充点营养,尽快恢复键康。”

  医生接过取奶证,很关切地问:“那主席您怎么办?”

  毛泽东挥着手说:“我的身体还扛得住,我自己种了一块地,多吃些蔬菜可以冲抵一些。”

  肖玉璧望着毛泽东,感动得没有说话。

  毛泽东对他说:“你是革命老战士了,要尽快康复,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去做呵。”

  33、军委办公的窑洞

  毛泽东正在看文件。警卫员李银桥近来报告说:“主席,肖玉璧求见。”

  毛泽东说:“请他进来。”

  身体已经康复的肖玉璧,显得很精神地走了进来。

  毛泽东问:“肖玉璧,看你的脸色,身体恢复还不错嘛。”

  肖玉璧说:“多谢主席的关怀。您把自己吃的牛奶送给我吃,我非常感激!”

  毛泽东说:“不要说客气话嘛。你当时瘦成那个样子,真让我伤心得直掉眼泪。”接着,毛泽东问,“你找我,是不是有事情?”

  肖玉璧说:“上级安排我到清涧县张家畔税务所当主任。主席,我不想去!”

  毛泽东说:“这个职位很适合你嘛!这是党组织考虑你是个受过伤的红军战士,不宜上前线打仗,帮助地方政府管理税务更合适。”

  肖玉壁说:“我1933年就当红军,打过多次仗,仅身上留下的伤疤就有90多处,不讲有赫赫战功,也算是个功臣吧。让咱当个小小的主任不是屈尊了咱吗?这是大材小用,我不干!”

  毛泽东笑着说:“这么说来,你肖玉璧这次是向我毛泽东伸手要官来了?你想当多大的官?”

  肖玉璧解开衣扣对毛泽东说:“你数数我身上有多少伤疤!”

  毛泽东一听,顿时就火了,厉声对他说:“我不识数!”

  33、办公厅

  毛主席问:“肖玉壁贪污了多少钱?”

  林伯渠答:“3005元。他给您写了一封信,要求看在他过去作战有功的情分上,让他上前线,战死在战场上。”

  毛主席没有看信,沉思了一阵,他想起了黄克功案件。毛主席对林伯渠说:“你还记得我怎样对待黄克功吧?”

  林伯渠说:“忘不了!”

  毛主席接着说:“一个税务局的副局长,竟然贪污3000多元,大家知道,我们的林老每月的薪水只有四块半,我毛泽东的薪水也是五块,他肖玉璧一个人贪污了多少红军将士的薪水?600多个人呐!那么,这次和那次一样,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

  画外音:就这样,贪污犯肖玉璧被依法执行枪决。

   毛主席称赞三五九旅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不仅在政治上与军事上起了保卫边区的作用,而且解决了大量的财政供给。

  1943年11月2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同时举行边区生产展览会。

  12月16日,朱总司令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军队是武装的工农,可是很久以来,这些工农参加军队后就不从事生产了。“我们八路军打破了这个传统。八路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他们过去是工农,到军队后还是工农,一样参加生产,这是惊人的创造。”

  三五九旅作为那个时代的楷模,她的典型性是具有深远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意义的。

  首先,他们模范地坚持和实践了党的持久战战略,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党中央就是抓住三五九旅这个典型,向边区和全国各地根据地推广,推动了各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使整个边区经济这盘棋都活了起来,解决了根据地军民迫在眉睫的生存大计。

  其次,密切了党政、军政和军民关系,巩固了战略后方。三五九旅作为中央驻地的卫戍部队,他们官兵一致,共同劳动和整军训练,增强了劳动观念,加强了组织纪律性,提高了战斗力和军事素质,加深了官兵友谊。他们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尽一切可能为人民办好事、实事,使边区人民把我们的军队当做子弟兵和自家人,融为一体,并肩作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积蓄了力量,使延安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样板。

  再次,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军民生活。从当时陕甘宁边区部队、机关、学校生活的自给率来看,1942年至1945年间,分别为43%、50.3%、62.8%、61.42%。部队机关、学校生活的自给率的提高,取之于民的部分必然相应减少,人民群众的负担也就必然减轻。据统计,大生产运动后,从1941年到1943年,边区农民家中的储粮平均翻2.5番。同时,部队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坚实的物质和兵员条件。

  再其次,积累了经济工作的经验,为党培养了一支会经营的人才和队伍。

  南泥湾大生产为后人留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经过三五九旅屯垦西部边陲新疆,又深化成为了今天的“兵团精神”。她是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建国精神的体现和弘扬,在祖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华。

——肖玉壁案

  1940年,是陕甘宁边区经济最困难的年头,连毛主席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十分消瘦,广大战士普遍生活很苦。秋初的一天,毛主席去医院看望住院的干部和战士,当他看见老战士肖玉壁病得皮包骨头,很是心痛。便问医生,肖玉壁究竟患了什么病?医生告诉毛主席:“外表看,肖玉壁百病缠身,其实非常好治,只要给他吃一个月饱饭就行了!”毛主席听了心情很沉重。便当场决定把中央特批给他的每天半斤牛奶的取奶证送给肖玉壁,还嘱咐医生每天清早到中央机关管理处取奶,这样一来,肖玉壁很快恢复了健康。

  肖玉壁出院以后,上级安排他到清涧县张家畔税务所当主任。肖玉壁打过多次仗,仅身上留下的伤疤就有90多处,可谓战功赫赫。他认为,当个小小的主任是大材小用,便找毛主席解开衣扣对毛主席说:“你数数我身上有多少伤疤!”毛主席一听就火了,厉声对他说:“我不识数!”

  肖玉壁不得已上任后,仍以功臣自居。不久,就贪污受贿,同时利用职权,私人做生意,甚至把根据地奇缺的食油、面粉卖给国民党破坏队,影响极坏。案发后,边区政府依法判处他死刑。他不服,向毛主席求情。

  毛主席问:“肖玉壁贪污了多少钱?”林伯渠答:“3000元。他给您写了一封信,要求看在他过去作战有功的情分上,让他上前线,战死在战场上。”毛主席没有看信,沉思了一阵,他想起了黄克功案件。毛主席对林伯渠说:“你还记得我怎样对待黄克功吧?”林伯渠说:“忘不了!”毛主席接着说:“那么,这次和那次一样,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就这样,贪污犯肖玉壁被依法执行枪决。

  稿源:攸县公众信息网

  作者:陈安国 (男,湖南作家协会会员,华中师大中文系毕业,攸县一中高级语文教师)


0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