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脑血管病高发,短暂脑缺血恢复后不留痕迹易被忽视

作者: 李烈 【 转载 】 来源: 东方红星 2018-09-30

脑缺血可出现头晕.jpg

脑缺血可出现头晕.资料图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白天、夜晚气温温差明显增大,夏秋交替的时节,也是高血压、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总人数的69.5%,我国每年约有250万心肌梗死发生,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总人数约54万人。而脑血管病发病率占神经系统疾病的25%~50%,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9月北京的各家医院老年人就医量明显增加,发病较多的是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一科主任韩宏彦博士应用新型联合血管搭桥术(STA—MCA+EDMAPS)为一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杨***成功手术,已康复顺利出院。患者对手术疗效很满意,2018年9月14日在《感谢信》中说:“非常感谢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一科韩宏彦主任及医疗团队为我治好了病,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韩主任医术高,态度很好,手术做得很细致,衷心感谢!”韩主任提醒:脑血管病往往从受凉感冒引起,由于多数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很容易受凉出现头晕、头痛、胸闷、乏力等症状,这些往往是脑血管病的前兆,尤其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病。脑血管疾病有高患病、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有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度危险。


    如何认识脑血管疾病?


    据韩宏彦主任介绍,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类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临床上,脑血管病主要表现: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偏瘫和头晕耳鸣、手脚麻木。发病特点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可导致患者的残废或死亡。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一般45岁以上发病率较高,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年青化,且男性多于女性,有家族病史的较一般人高1.7倍。据国外统计资料显示,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高,但脑出血占比例为44.6%,比国外高。

    医学上,脑血管病按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脑血管病按性质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系统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因。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友病等)、感染、药物(如抗凝及溶栓剂等)、外伤及中毒等所致。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形成及治疗方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脑缺血性疾病,是一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由于缺血的部位不同,其表现常为眼前一过性黑蒙、雾视、视野中有黑点、眼前有阴影摇晃,光线减少或一侧面部或肢体出现无力、麻木,有时也会表现出眩晕、头晕、偏头痛、跌倒发作、共济失调、复视、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等症状。正常人群中每年发病为0.31~0.64人/1000人,中老年人中最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指数递增,75岁以上年发病率达2.93人/1000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繁多,病理机制复杂。最常见病因为供应脑血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的病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常导致管腔狭窄,造成供应脑的血流降低。其次是动脉-动脉的血栓栓塞。再次为夹层动脉瘤、动脉炎及血液成分的异常,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心脏介入和手术治疗的并发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糖尿病以及血红细胞增多症等,但较少见。引起发病的主要疾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血管痉挛等,其他如:血管异常、心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生。


脑血管血栓.jpg

脑血管血栓.资料图


    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血栓形成和栓塞两大类。临床上将局部脑缺血症状在24小时以内完全缓解者称短暂脑缺血发作,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而经过一定时间消失者称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缺血症状持续24小时不消失者称局限性脑梗塞或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小中风。是指在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每次犯病的时间持续不久,通常是数秒钟、数分钟或数小时等,最长不超过24小时,往往因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易被人忽视。据统计,短暂性脑缺血约有25%~40%患者在5年内可产生严重的脑梗塞,威胁病人生命。

    缺血性脑血管病过去主要靠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近年来研究发现,手术治疗对重新建立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疗效。目前临床上已得到应用的手术有颅内—颅外动脉吻合术、大网膜颅内移植术、椎动脉减压术和动脉内膜切除术等,而最常用的是颅内—颅外动脉吻合术,也叫颅内外动脉搭桥术,适用于各种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行“拾桥”手术,可防止和减少脑缺血发作。脑梗塞病人行“搭桥”术,可较好地提高患肢肌力,改善临床症状。手术在发病后3个月内进行,疗效较为满意,而发病后出现遗症期病人效果较差。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一科韩宏彦主任,多年来,主要应用联合血管旁路手术(搭桥十多因素贴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烟雾病),对一些已经有了缺血病灶的患者直接搭桥可以立即改善脑部的供血,降低发病概率,控制病情,多因素贴敷半年左右可以形成良好的侧枝循环,改善大范围的血供情况,缺血型患者术后形成侧枝循环以后,可以满足大范围的血供,有效缓解脑缺血引起的症状,降低大面积梗塞的并发症。


    为什么秋季脑血管病高发?


    虽然秋天有“秋老虎”还在不时发威情况,但多数时间早晚已经变得很清凉了。连续几场秋雨,尤其近来南方风暴引起大雨,气温陡然下降,早晚温差加大,天气忽冷忽热,是造成秋冬季节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1、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胜防。2、秋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变细,加上天冷血液变得粘稠,血流不畅容易引起脑供血不足;3、秋冬季,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血液流通不畅,可能导致血管堵塞;4、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的剧烈收缩易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脱落的斑块随血液流行中容易形成血栓,移动到血管狭窄的地方造成阻塞,血流中断,使得血液不能及时送达需要的脑组织,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因此,中老年人在秋冬季除了注意保暖防寒,在饮食上要注意一些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物,少油少盐少甜,多吃新鲜蔬菜,零食吃些干果,同时坚持体育活动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抗病能力。

    (东方红星 文/李烈;资料来源:脑肿瘤文献,好大夫-韩宏彦网,配图/网络,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


    专家介绍


    韩宏彦 主任医师,教授,清华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著名脑血管(烟雾病)专家。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一科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烟雾病研究室主任,参与或独立完成颅脑手术4000余例。

    早年留学日本北海道大学医院学习烟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神经外科临床26年专攻联合血管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近年来采用新型联合血管旁路手术(血管搭桥+多因素贴敷,STA-MCA+EDMAPS)治疗烟雾病人800多例,绝大多数恢复良好。烟雾病手术做到了100%搭桥,术中造影搭桥100%通畅良好,手术脑卒中风险率为2%左右,基本上是国际上最低的,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擅长:联合血管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微创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脑血管畸形;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偏头疼。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咨询电话:15311449806

0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